次日退兵時,秦軍隊形散亂,毫無章法。
哪怕發現秦軍露出破綻,魏軍依舊沒有出關攻擊。
當晚,楊葉秋又將大營前移,營壘靠近潼關。
暗中將士卒埋伏在附近,營中僅留寥寥百餘人。
但連續多日,無論刮風下雨,魏軍始終沒來襲營。
楊葉秋意識到裴振陽非庸將,潼關短期難下。
於是後退十裡紮營,在方圓遍布斥候,準備與魏軍長期對峙。
......................................................
潼關的戰報,很快送到了開封。
沈寧增派了五千士卒,及三萬支箭矢。
他對楊葉秋比較放心,沒打算乾涉戰事,主要精力仍放在了河北。
迄今為止,秦軍未向黃河北岸派去過一兵一卒。
潘有霖給沈寧去信,稱劉康在博州已有兩萬餘人馬;如沈寧同意,他隨時可從濟南渡河,徑直殺往博州,剿殺劉康。
沈寧相信潘有霖能做到。
劉康在河北根基不足,以他的實力,應對燕軍尚且艱難,又哪有精力再對付秦軍。
真正讓沈寧猶豫的,是秦軍一旦踏足河北,必將引起連鎖反應。
況且留著劉康在,也能牽製燕軍兵力。
思考許久,沈寧決定按兵不動,暫不發兵河北。
他來開封已有半年,除了訓練士卒,同時在思考未來的戰事。
韋睿那邊即將開打,又是一場滅國之戰。
魏國敗不起,否則長安不保,百年社稷灰飛煙滅。
魏帝李佑彆無選擇,必會竭儘全力,殊死一搏。
身為軍人,未謀勝先謀敗。
即使相信韋睿的本事,沈寧還是擔心會出現意外。
若真發生不測,沈寧拚了老命也要拿下潼關,直搗長安城!
喜歡皇孫白手起家請大家收藏:()皇孫白手起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