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九年,正月已末。
長安令鄧譯林從關中調至朝中,直接連升兩級,成為新的工部左侍郎。
洛陽城的一眾達官顯貴們,起初對此並未予以過多關注。
唯有少數有心人留意到了,鄧譯林和皇後不僅同樣姓“鄧”,且二人皆出身蜀地南中。
他們再一深挖,發現在具體的關係上,鄧譯林和鄧永清的父親鄧羽,是同一個曾祖父,勉強還沒有出五服。
自從鄧星闌死後,鄧譯林在鄧氏一族中,已算是與皇後鄧永清最為親近之人。
此消息一經傳出,朝野上下,許多人頓時不再淡定。
原本一項看似平常的任命,很快便被無限放大。
眾人心中不禁在想,皇帝此舉,到底是何用意。
增強外戚實力?
為冊立李澤為太子提前做好準備?
又或是,隻是單純的欣賞鄧譯林的品德與才能,故而委以重任?
暗地裡,人們對此眾說紛紜。
起碼到目前為止,鄧永清的皇後之位依舊穩固如山。
古往今來,隻要沒有特殊情況,嫡子的勝算是十分明顯的。
去年的宮廷盛宴,在幾位較年幼的皇子中,唯有皇後之子李澤位列其中,且座次居於所有皇子之首。
當人們漸漸意識到,李澤有極大可能成為太子,乃至大秦將來的皇帝後,鄧譯林迅速成了洛陽城的“紅人”。
一時間,鄧府的門外,每日請求拜訪者無數。
絡繹不絕的人群中,有攜帶奇珍異寶的,也有打算送綾羅綢緞的,更有某些自詡聰明之人,企圖從府邸後門悄悄送入幾名嬌豔女子。
然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儘數攔在了門外麵,連門檻都未曾跨過。
實際上,自鄧譯林踏入洛陽城的那一刻起,鄧府的大門便鮮少開啟過。
他對外界的喧囂置若罔聞。
每日下朝後,總是徑直回到府邸,閉門不出。
平日裡,鄧譯林既不宴請賓客,也不參與任何應酬,為人處世顯得異常低調。
這般模樣,一次兩次倒還好,可時日一長,人們的熱情就開始慢慢褪去。
............
這日,鄧譯林將長子鄧兆傑叫到了書房。
他問道:“近幾日,府外的情況可有何變化?”
“雖仍有一些送禮的人,但比往常明顯少了許多。”鄧兆傑恭敬地回道。
鄧譯林聞言,眉頭微展,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他隨手端起桌案上的一杯香茗,輕輕地啜飲了幾口。
鄧家表麵上風光無限,但鄧譯林內心卻如履薄冰,生怕走錯半步。
他現在所居住的這處宅邸,乃是皇帝所贈,裡麵的仆人全是些生麵孔,偏偏還不敢將他們更換掉。
府外麵每天的動靜,連朝中大臣都知曉,皇帝又怎會不清楚。
鄧譯林抬眸望向鄧兆傑,緩緩說道:“為父知道你在洛陽城內有些交情,但眼下還是要謹慎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