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的童貫,已經做好了再次西逃的準備。
郭藥師戰死,童貫徹底喪膽,隻覺得河東路已經糜爛至此,他不能將這一條命丟在這裡。
他的打算是向西逃到石州,從那裡渡過黃河,進入到永興軍路,隻要回到關中,以他童貫當年在西軍的威風,不就是回到家了麼?
至於蔡攸,童貫不打算帶這個累贅,又騎不得馬,乾脆留在太原府與城共存亡吧。
但是蔡攸旁的本事沒有,盯人的本事卻是有的,他也清楚,自己和童貫帶到河東路的河北兵馬皆不可信,以童貫的作風,肯定是要逃走的,那麼自己也得跟著。
這倆人一較勁兒,太原知府張孝純頓時怒了,怎麼,當老子是個擺設?他也命人私下裡緊盯著童貫和蔡攸的一舉一動。
張孝純本就對童貫和蔡攸很不滿,但童貫畢竟頭上頂著個河東路宣撫使的名頭,你蔡攸隻不過是河北路宣撫副使,鳩占鵲巢算什麼?
蔡攸與他老爹蔡京一樣,都是錦衣玉食慣了的。蔡京有一件事極其出名,大觀三年也就是十餘年前他第一次罷相被貶杭州時,半路上想吃魚,就問漁夫魚價幾何。
漁夫說一文錢一條,蔡京頓時氣得發昏,說我何曾吃過如此賤的東西。
所以童貫和蔡攸到了太原府,仍舊擺出朝中高官的排場,衣食住行樣樣精致,讓張孝純心生厭惡。
他與王稟關係不錯,畢竟王稟雖是武將,但為人謙和知文,兩個人搭配著工作做得相當不錯。結果童貫一來,不但奪了他的權勢,還要打壓王稟,張孝純更加氣憤。
前幾日收到戰報,說王稟在馬關城失陷,張孝純隻以為這位朋友戰死了,大哭一場為之祭奠,對童貫的怨氣也越來越大。
十月底,史文恭兵進太穀縣,正式衝進了太原府,吳用、秦明、史進、魯智深等諸將,則合兵一處,從壽陽縣西進。
兩路大軍齊發,童貫得到消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手下收拾行囊,隨時準備逃走。一直密切關注的蔡攸也開始收拾行李,於是太原府一眾官員,也紛紛效仿。
但童貫終究沒能及時逃走,因為駐守太穀縣的折可求,麵對著史文恭的大軍,非常乾脆果斷地投降了。
府州折家對大宋朝不可謂是不忠心,從大宋朝立國之初,但凡是西北對遼國、對黨項的戰事,折家幾乎從未缺席。
大宋朝給的優待,是折家可以世襲府州知州,但府州同樣損失慘重,每一個家庭幾乎每一代人都有青壯跟隨出兵戰死,然而大宋朝廷卻屢次要求出兵,完全是一付涸澤而漁的態度。
前次朝廷要平定方臘,趙官家難得沒有調動折家兵馬,但折可存還是儘起本州青壯,湊了一萬餘人,主動請求南下。
在折可存看來,折家的一切都要仰仗朝廷,若朝廷有失,損的就是折家。
但折可求並不這麼看,他覺得府州為朝廷付出了太多,就是天大的恩情,折家和府州百姓也用一代又一代人的性命償還了。
一萬餘人南下兩浙、又跟隨去荊湖北路,輾轉數千裡,換來的是什麼?府州已經經不起折騰了,所以在他的勸說下,折可存派了四千兵力前來,當真是仁至義儘了。
但折可求領兵來到太原府,迎接的卻是童貫的痛罵和指責,於是折可求也開始學著做個軍閥,看到童貫的態度大轉變,他心裡無比的暢快!
既然已經得罪了童貫,那麼就不能放他繼續西逃,死在太原府的童貫才是好童貫!
故而史文恭的騎兵剛衝進太穀縣,最先遇到的卻是折可求派來的心腹。
太穀縣一降,太原府衙駐地所在的陽曲縣就再無任何阻兵,史文恭一鼓作氣,向西北方向衝去,徹底斷絕了童貫西逃的退路。
吳用這一路兵馬,則從壽陽縣向西,小戰一場後,榆次縣投降,於是陽曲縣迅速地被梁山大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本想要逃走的童貫,卻被蔡攸領著河東路一眾官員攔住,蔡攸也發了狠,既然你這個沒卵子的貨打算獨逃,那大家就都彆走了!
一群朝廷高官和一群河東路官員在那裡吵吵鬨鬨,張孝純冷眼旁觀,看到幾個官員吵急了眼,居然當街動手鬥毆了起來,他實在看不下去,轉身就走。
太原城畢竟是一座堅城,此前的晉陽城,在本朝太宗滅了北漢後,就被皇帝下令,決汾水、晉水淹沒城池,發數萬人削平了北麵的山頭,徹底毀滅了一座大城。
陽曲縣城則是新修的,是作為河東路、太原府府治的替代,雖然與此前的晉陽城無法相提並論,也可稱得上是堅城一座。
張孝純有信心守住城池,但一切的前提,是童貫和蔡攸不要搞騷操作,肯放權,或者將權力歸還給他。
城南,史文恭領一支兵與吳用等人相見,梁山沒有文官領兵的傳統,但史文恭還是習慣性地以吳用為主。
吳用謙讓了一番,便拿出一張地圖,說“這是太原府城的布防圖,若攻此城,短時間也難!”
他這些日子駐屯壽陽縣,主要的工作,就是與石秀一起廣派間諜察子,四處收集情報,聯絡有誌之士,目的就是儘快奪取太原府。
因為他很清楚,王倫給他的任務,是快速拿回雁門關,防止遼國殘部或者金兵可能的來襲。
雁門關比太原府可重要太多了,吳用實在不想耽誤太多時間。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奪宋水滸也稱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