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在與漢朝邊境,始終維持著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麵,互市規模越來越大,但邊境摩擦和衝突也被控製在一個小範圍之內。
大宋兩次北伐燕雲慘敗,完顏阿骨打輕輕鬆鬆幾乎像是郊遊一般就南下占據了南京道,這讓金國上下對大宋充滿了輕視,連帶著漢朝也被輕視。
投靠金國的原遼國南京道漢人官員,絕大多數人都支持金國南進,這也未必都是出自“漢奸”行為,遼與大宋對峙百餘年,都認為自己是中原的正統,於是滅了遼國的金國,也被許多官員視為繼承了遼的正統。
僅僅占據一部分燕雲之地,“正統”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故而金國領兵的大將們喊打喊殺,漢人官僚也跟著出謀劃策。
劉彥宗便建議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等大將,宜兵分兩路,一路攻河東路,一路攻燕山府,借助金國騎兵之便利,迅速南下逼臨東京城。
這個建議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王倫逼迫趙佶父子投降後,除了京東、河北,其餘諸路皆在觀望,故而這一年來王倫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安撫地方上麵了。
並且彼時西夏南侵,新漢朝要穩定關中,燕山府的兵力還被抽調了一部分,河東路北麵就隻有秦明、崔野兩部守衛,可以說正是邊防虛弱的時候。
假如金國不顧耶律延禧執意南下,至少新漢朝的河東路是不好守的。
但金國延續了數千年的草原部落首領議事製度,完顏吳乞買雖然頂著個皇帝的名頭,事實上不過是各部落推舉出來的大頭領,並沒有一言九鼎的能力。
而且金國不善治理,東遷的大量百姓總得處置,完顏吳乞買就被金國內政拖住了。
總之現實的情況就是,金國一心南下但餘力不足,漢朝要穩定國內局麵,雙方都清楚必然有一番大廝殺,但都在儘力避免戰爭提前爆發。
在耶律延禧被生擒後,金國上下都鬆了一口氣,但金國上層統治者們迅速發現了一個問題由於從完顏阿骨打時期,就將大量的遼人向東京道、上京道遷徙,導致中京道、西京道人口銳減。
偏偏金國又需要在這兩個“道”的州縣駐紮大量軍隊,防備草原諸部,防備漢朝,於是當地駐軍的後勤壓力越來越大。
故而上京道那裡的許多金國女真貴族,便提議女真人整體南下,進駐中京道,遷至西京道以及一半的南京道。
畢竟上京道太冷了,便是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女真人也受不了。
劉彥宗便從上京道那裡傳來的消息嗅到了幾分不同尋常,他覺得女真人必然整體大舉南下,戰爭早晚要打起來的,那麼他若能夠組建一支兵力盛、戰力強的漢人軍隊,未來在金國的政壇上說話的分量就更大。
隻是這麼一來,他卻又逼得蔚州等邊地漢民苦不堪言,開始向漢朝境內逃亡。
漢朝的諸多利民政策,原本對金國境內的漢人吸引力並不大,又不缺土地耕作,賦稅也沒有像此前大宋那般苛雜,不管是遼人還是金人,統治者的管理很寬鬆,那我為什麼要逃離故土南附?
劉彥宗成功地做到了燕山三府官員一直想要做、但收效始終不大的事。
花榮縱馬而出,也不言語,隻是讓手下將來逃百姓護送離去,對麵那個女真小軍官終於忍不住了,抬頭舉弓,抽箭搭上,還沒來得及放一句狠話,便有一支箭飛來,將他的頭盔擊飛,釘在了身後一棵大樹上。
那女真小軍官再也不敢動彈,隻覺得後背、額頭都是汗水,看到對麵花榮閃電一般的出手速度,他心臟不受控製地猛烈狂跳,看到花榮不緊不慢地又搭上一支箭來,他慌忙撇了弓箭,高舉雙手。
他現在才明白,為何他的前任、一個同樣作戰勇猛凶悍、號稱能射海東青的同伴被射殺而死了!
花榮收回了弓,嫌棄似地搖了搖手,一群金兵如釋重負地後退了。
在邊境的鬥毆和小規模的廝殺,金國與漢朝互有傷亡,誰也沒能夠占到便宜,但隨著花榮等將領的加入,金兵之中中基層軍官被殺死的數字越來越大。
金國那邊,同樣有姓完顏的將領加入進來,但雙方仍舊很有默契地將戰鬥規模控製在百人以下。
似這樣的事件,每兩個月由本處都督府彙總後上報樞密院並呈兵部,朝廷對戰死官兵發放撫恤,地方官府則根據朝廷指令,分發軍功田,給予錢糧牛羊等。
就在花榮等邊地駐守的將領們忙碌時,朝廷一項大的改革以詔書的形式頒布,並在遷至東京城的《民報》上全版全文印刷後發送天下。
河東、河北、京東五路在年底之前要徹底完成“改州為府”的地名變更事務,幾個重名的縣城,也以得地名的早晚時間,重新確定了新的地名。
同時改“路”為“行省”,在原本諸路分設布政司,最高長官稱布政使,主管民政事務;設提刑按察司,最高長官為提刑按察使,主管執法權;設巡察指揮司,最高長官為巡察指揮使,主管民兵、衙役、地方治安。
同時仍設都督府,一個都督府管理一至三個府的軍事。
由於布政司對應朝廷中央的戶部,兼部分尚書省的地方職權,提刑按察司對應朝廷的監察院以及刑部,巡察指揮司則對應兵部,可以視為地方上的行政、司法、監督權分立,三司職權彼此不統屬,相互平行,直接對中央負責。
故而可以視為是將尚書省的職權縮放後安置於地方,因此被稱呼為“行尚書省事務”,也就是“行省”。
至此,新漢朝的行政區劃便確定,行省之下為府,其次為縣,縣衙也首次明確了吏員職屬,下分三班六房,三班為衙役,分緝捕罪犯的快班、看守牢獄的皂班,以及站堂行刑的壯班。
六房則對應原本的六部,分吏、戶、禮、兵、刑、工,將朝廷諸部事務分散給了六房。
同時在京東兩路試推行鄉公所,由縣衙派出,開始將中央權威下伸到鄉村一級。村一級的裡正、保正,仍舊由百姓推選,但必須得到縣衙的確認,由鄉公所發放憑證。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奪宋水滸也稱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