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捷報頻傳_奪宋:水滸也稱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45章 捷報頻傳(1 / 1)

為了一戰而下西夏,王倫用了戰術欺騙,又是對天下各行省級彆的官員調整,又是對知府一級的官員調動,又是宣揚建設洛陽西京打算遷都,著實讓李乾順等西夏君臣被迷惑了。

魯智深突然出兵銀州,史文恭氣勢洶洶地殺奔武威西涼府,吳玠在固原府又調兵遣將,讓西夏一時不清楚,漢軍究竟以哪一路為主攻。

所以魯智深勢如破竹地殺到了銀州南的牛心亭軍堡時,李乾順仍舊不敢輕易調動兵力,萬一他調動靜塞軍司,吳玠卻突然從固原府殺了過來,豈不是中門大開?

故而夏州兵馬緊急向銀州方向增援,魯智深便將二州兵力都吸引在了牛心亭方向,這個時候廣惠大師也出手了。

在攻滅西夏的計劃製定後,王倫便傳令一直坐鎮唐隆城的廣惠大師南下石州昌化府,等到魯智深那裡吸引了二州兵力後,廣惠大師突然強渡黃河,從昌化府的臨泉縣殺到了銀州北。

不到十天時間,漢軍就從兩個方向完成了對銀州的包圍。

此前王倫就已經派了王定六巡視黃河,並協助建設黃河渡口、橋梁、關津等,孟康也抽空協助改進了一種較為適合黃河水流湍急處運輸的小船。

當初漢軍北進攻打唐隆城時,就曾經嘗試過依托黃河水陸並進,於是這一次攻打西夏,廣惠大師與魯智深彼此配合,又完成了一次小規模的水陸並進。

史文恭則氣勢洶洶地從皋蘭府廣武縣殺出,逼近了濟桑砦,切斷了西涼府向東的道路,李乾順慌忙從應州應理城調動了一支蕃兵增援,這支西夏人眼中的“蕃兵”,其實就是唐朝末年從西域內遷的一部分沙陀人。

然後他們就被從循化府趕來的酆泰領兵攔截,西夏與新漢的蕃兵就此展開了大混戰。

在華夏的政治傳統中,宗藩羈縻製度下,大致是分兩種情況的,第一種是外藩,比如王氏高麗之與現如今的新漢,外藩小國對中原王朝稱臣,接受冊封,其內部事務中原王朝並不插手,但若中原王朝要出兵攻打某個敵對勢力,是有權要求外藩小國出兵跟隨的。

第二種則是內藩,這樣的情況很多,比如前宋時諸吐蕃、羌、黨項內附,宋朝允許他們以部落的方式轉為村寨生活,也要繳納賦稅,朝廷一般會任命部落首領為官,在部落、村寨內部,這些異族仍舊享受自治權。

無論是前宋還是西夏、新漢,對於這種內藩都是要努力消化,使他們轉為熟戶,並最終納入編戶齊民當中的。

隻是這一點上,新漢比西夏的步伐跨得稍微大一些,已經設循化府、設流官,將熟戶也納入到吏員考試當中,也就是認可他們中原子民的身份了。

酆泰在前宋時就曾擔任熙河路的蕃兵都指揮使,所以他對蕃兵很是熟悉和了解,也支持王倫的政策,那就是在軍事壓服的基礎上,公平對待這些異族熟戶。

在這個時代,公平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不要說漢人喜歡欺壓少數民族,前宋、遼國、西夏、金國都是一樣的,這種對少數民族的欺壓甚至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階級矛盾,隻是被統治階級們刻意轉化為民族矛盾而已。

王倫的民族政策放在後世很正常,甚至顯得十分苛刻,比如他要求異族必須接受漢文化習俗,強行推動漢化,而一旦諸部落民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隻要不反抗,不造反,那麼官府也就一視同仁,既不會刻意優待,也不會繼續歧視。

但這種相對的公平,顯然是朝廷將底層百姓們真正當作人來看待了,卻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了中原王朝在製度和理念上的優勢。

在廣武縣北部偏東的這一場兩國蕃兵的大戰,毫無懸念地以漢軍大勝為結束,大約一千四百餘名西夏沙陀人投降,在酆泰的插手下,史文恭順利地完成了對西涼府的包圍。

史文恭沒有著急立刻對西涼府發起進攻,他覺得可以與酆泰聯手,嘗試一下“圍點打援”,但西夏國內的反應卻變得遲鈍了起來。

李乾順現在已經看明白了漢軍的戰術,但是固原府那裡吳玠的大軍就停在折會、萌井兩個西夏軍砦的南側,他無法斷定這一路漢軍是不是會突然殺出來,頓時變得手足無措了起來。

這就是漢軍站在進攻方的好處了,不管哪一路突破,隻要取得戰果就是勝利,而作為防守方的西夏,又無法輕易舍棄任何一個軍砦或者城池。

單單一個吳玠、吳璘兄弟,西夏方麵還不至於害怕到這種地步,但固原府東麵還坐鎮著老將姚古,西麵會州彭原府坐鎮著曲端。

朝廷的文官們原本推薦種師中為統帥,但種師中本人無意,他年紀實在大了,七十多歲了,實在沒有這般精力和體力指揮一場滅國之戰。

至於與種師中齊名的老將姚古,他也有一個不得不麵臨的問題,那就是同樣上了年紀。而且姚古還有一個缺點,他作戰固然勇猛,但用兵太糙、太粗放,與漢軍諸兵種配合、通信及時的整體戰術風格並不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天降返現係統,我開啟幸福人生 穿進病嬌世界,我隻想活下來! 生死聖皇 都重生了誰還浪子回頭 穿書成路人,你們喜歡我乾啥? 饑荒?不存在的,我打獵養活全家 急!我欺淩玩弄過的窮鬼變太子了 我在緬甸賭石的日子 諜戰:我拿下了軍統女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