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的時間過得很快,不管是西域還是朝鮮行省方向,都暫時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嶽飛要調和西域諸方勢力的利益和矛盾,在後方穩定下來之前,他並不打算繼續出兵花剌子模,而是意在先建立內部的一種平衡。
從河西到碎葉城的道路已經被打通,高昌回鶻、東喀拉汗國與中原的商貿通暢,嶽飛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這條商路繼續維持下去。
而在朝鮮行省,崔延秀的叛亂也被鎮壓剿滅,阮小二帶領五千粗訓的朝鮮士兵為先鋒,以水師和陸續趕到的山東行省都督府兵為押陣,一舉攻破了楊州,將崔延秀的腦袋懸掛在了開京鬆嶽城的南城牆上。
阮小七則接到了新的任務,繼續探索海路,尤其是朝鮮行省與對馬島之間的海域水文情況,王倫特彆行文要求,一定要注意海上的大風。
攻略日本倭國,王倫記得一百多年後忽必烈攻日本,就先後兩次遭遇台風,這就是教訓,本朝對日本的討伐,必須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而且朝鮮行省的士兵還未訓練完備,也就不必急於一時。
遷都洛陽已成定局,這件事王倫同樣也不著急,而是在農閒時抽調百姓為雇傭役夫,第一批民夫也隻抽調了三萬人,由張擇端負責具體統籌,金富軾掛名協理,在不傷民力、不誤農時的前提下,開始了洛陽皇宮的緩慢建設。
洪武十二年的大事,是六月間在東京城召開的第一屆鄉議大夫會議。
鄉議局製度是從山東行省為試點,逐步推廣,眼下已經推廣到了河北、河東、河南、陝西、遼寧、吉林以及淮北八個行省。
山東、河北是王倫的老根據地,也是國朝最早推行均田的行省,故而對朝廷的各項新政最是配合,陝西行省則由於前宋西軍改組後,在軍將士人數多,百姓們習慣了漢軍的軍士議事風氣,接受起來也較快。
遼寧則是朝廷重點關注,又是金國故地,漢軍來回梳理地方,順手就將鄉議局製度給推廣了下去,吉林行省仍舊處於軍管,在宗澤離去後,王倫派了林衝前往,仍舊梳理地方殘存的反抗勢力。
開封府就在河南行省,所以河南行省的鄉議局製度也被強製推行了下去。
鄉議局隸屬於門下省,蕭嘉穗這個門下令,主要負責國朝一應法律製定、對於王倫的聖旨有封駁權,所以蕭嘉穗從江南回朝後,就一直忙碌著對前朝律令的修改和頒布。
某種意義來說,王倫推行鄉議局製度,其實就是將權力下放到了民間,是他要“與萬民共天下”的最主要的一步,也因此這個製度受到了南方諸行省的抵製。
由於趙佶父子跪得太快,許多對新朝不滿的人,都認為王倫得天下過易,但實際上北方諸行省是被漢軍大力梳理了一遍的,當初嶽飛、韓世忠領兵南下,也隻是重點打擊了地方的反對勢力。
這讓民間的反對派一麵覺得皇帝殺戮過重,一麵又覺得自己有實力與中央抗衡。
既然在南方推行鄉議局製度阻力太大,王倫便打算換個方式,繼續加強對民間的宣傳工作,同時正式將鄉議大夫議事引入到朝堂之中。
他與蕭嘉穗商議後,便召開了第一屆鄉議大夫會議,主要討論的就是與本行省事務密切相關的朝廷相關法律規定。
在王倫的設想中,下一個“五年計劃”,朝廷製定的相應的政策,就可以集八行省鄉議之智,切實推動對最廣泛百姓們有益的事務。
於是朝廷對於鄉議大會展開了熱烈的宣傳,等到會議結束,《民報》刊登了會議內容後,天下各行省府縣頓時變得熱鬨了起來。
“吉林行省黃龍府利涉縣同館鄉的這位鄉議大夫顏十二郎提議,請修通河水道,引水渠入田畝,可澆田四千畝,朝廷允之。”
湖北行省江夏府嘉魚縣的一處小茶館,百姓們正在聽一位說書先生讀報,那先生讀完,便感慨地說:“隻四千畝水澆田,朝廷便要登報宣揚,這鄉議大夫竟能上達天聽,天子竟然也答應了!”
有人便很不滿:“四千畝也不少了,如何還嫌少?”
那說書先生笑了起來:“我有一同鄉,他那侄兒就曾隨王師攻金國,回來後百般訴說,隻說遼東地域廣闊,都是黑土地,最是肥沃,偏人口不多,尋常百姓便能一丁分得百五十畝,算起來四千畝也不過二十戶之家的土地,如何算多?”
茶館中頓時出現了一陣吸涼氣的羨慕聲。
江漢平原富庶之地,人口多,故而朝廷推行均田,也無法嚴格遵守每丁至少四十畝的規矩,這麼一算的話,事關二十戶百姓,鄉議大夫就能讓皇帝也得聞,試問哪個人不羨慕呢?
“我聽聞呂布政在任時,曾有意推行鄉議,為何我湖北人沒有這般好處?”
茶館裡就有百姓不滿了,呂布政就是呂頤浩,繼任湖北行省布政使的是趙不群,這位雖然也有乾吏之才,但畢竟是前宋宗室出身,所以為官就難免保守了一些。
“趙布政在江陵府也設了鄉議局,隻是不曾來咱們江夏府,再等等吧。老兄平日素有人望,若朝廷推行時,我便選你為鄉議大夫!”
朝廷對於鄉議大夫的選擇標準,早已經傳遍天下,隻是王倫推行這種改革,需要自基層向上,而基層的選拔內幕太多,監督監管的壓力太大,況且還有許多百姓不清楚鄉議局到底是做什麼的。
現在第一屆鄉議大夫會議召開,討論的各地事務被廣泛宣傳後,至少百姓們也清楚了,鄉議大夫究竟是要乾什麼的了。
似江夏府的這種民間討論,就隨著《民報》不斷向各處傳去,引發了更為廣泛的討論。
浙江行省的反應最快,第一時間上書,請求朝廷派人指導,請求派官員前往山東行事學習,從而將鄉議局製度也學習並推廣起來。
一些地方上頑固的鄉紳們也想明白了,朝廷一直打壓地方鄉紳勢力,奪回基層的治理權,鄉議局製度至少也給他們開了個口子,讓他們重新有了些說話的權力。
雖然要跟泥腿子、小人坐在一個屋子裡議事,讓這些自詡為士大夫的“鄉賢”們很是不滿,但若是繼續反對,以皇帝的性情,一時怒起,隻怕就要強行推動,然後將自己也拒之門外了。
皇帝老兒可是一直提著刀的,與其繼續對抗,不如暫時選擇合作。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