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還在位時,為了“聯高麗滅遼”,要派遣使者出海前往高麗,趙佶曾下令造了兩艘巨艦,一名“鼎新利涉懷元康濟神舟”,一名“循流安逸通濟神舟”。
這兩艘大船皆長三十丈,深九丈,闊七丈五尺,都是六千料的大船,號稱“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鷁首,屈服蛟螭”。
王倫稱帝後,這兩艘船自然就成了新朝水師的戰利品,但是卻沒有指派到某個艦隊,而是拖回船塢,當作樣板範本,由孟康、葉春等造船大師仔細研究了一番後,便開始造船。
在王倫的提示下,水密艙開始在朝廷各大船塢普及,而王倫也重新梳理了水師的各項製度。
最新定型的、朝廷目前建造最多的戰船,皆以山嶽為名;負責後勤補給的船隻,皆以湖泊為名;而負責運輸兵力的船隻,則皆以江河為名。
這一次朝廷水師在最前列的戰船,就是北海水師的“不其號”。不其山就是嶗山,隻是唐朝稱勞山、輔唐山,宋朝稱牢盛山,水師方麵認為“牢”字不怎麼吉利,於是就選用了《漢書》中的“不其山”為名。
在最後押陣的,則是東海水師的“雪竇號”,雪竇山是寧波府的一座小山,雖然不高,但是風景秀麗,離寧波港也不遠。
“不其號”與“雪竇號”皆長十五丈,深三丈五,闊三丈,是三千五百料的火炮船,也是朝廷水師中型號最大的火炮船。
由於火炮得以在戰船推廣,所以朝廷水師對火炮船的要求是,航速快,方便轉向調頭,故而火炮船基本在一千六百料、二千料兩個級彆,隻是“不其號”與“雪竇號”作為阮小五和張順的旗艦,總得造得大一些。
呼延慶立在“亦列號”的船頭,他帶領的是北海水師的陸戰營,所以船隻名號也以江河為名,用的是去年才入列裝、以“亦列水”命名的這艘大船。
在“亦列號”的不遠處,同樣是一艘巨大的補給船“夷播號”,不用說就是用了夷播海為名。
“亦列號”與“夷播號”都不算大,真正龐大的則是“烏滸號”為首的運兵船,這些運兵船都是以泉州那邊的福船為樣板建造的,就突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大”。
朝廷滅金國、占據東北後,吉林行省在宗澤主政時代就發展出了一項新的產業,將原始森林中的巨木砍伐後運到旅順府,再從旅順府運到蓬萊府。
可以說朝廷對東北的穩定和開發投入是巨大的,滅金至今,朝廷在東北二行省的投入支出仍舊遠大於收入,但一想到倭國的金山銀山,戶部也在咬著牙堅持,戶部不反對,於是朝堂上的反對聲音也就小了。
呼延慶望著被“亦列號”護衛在側的“烏滸號”,自離開釜山港後,“烏滸號”上傳來的驚呼聲就沒有斷過,第一次坐在如此巨大的海船上,朝鮮士兵們就仿佛進了皇宮一般不住發出驚歎。
看著恍若浮動的小島一般的運兵船隊,呼延慶想起了張順曾向他們炫耀的一件事,寧波造船場的一群工匠在葉春的帶領下,打算建造一艘超過七千料的大船,目的是試驗一些新的技術。
七千料,那該是何等壯觀啊!
當漢軍的水師出現在對馬島北島的西海岸時,倭國嚴陣以待的軍隊頓時驚呆了,這是船隊,還是移動的島嶼?這還是人力可為的事情嗎?繼承了唐國的新漢國,居然這麼強悍了麼?
一支雜亂拚湊出來的倭國船隊勇敢地迎了上來,作為先鋒,阮小五指揮著座駕發射了一輪火炮,然後他很是不滿,因為目標船隻太小,以這個時代火炮的準頭,簡直是在浪費火藥和炮彈。
“直娘賊,給爺爺我撞過去!”阮小五攀在船頭,俯視著那一支小船隊,便下達了命令。
他的命令很快通過船尾以及桅杆頂部的傳令兵們,以各色旗語和信號彈傳達給了後麵的戰船。
火炮隻是海戰的補充,跳幫戰仍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漢軍水師的戰船上,也同樣設置了巨大的拍竿和撞角,船頭船尾皆蒙裹了鐵皮,而且除了風帆為動力外,同樣是可以人力劃動船隻的。
一隊朝鮮士兵們便在漢人軍官的指揮下,搖動著“不其號”上的拍竿,將巨大的、懸吊著巨石的木竿不斷拍擊向靠近了的倭國船隻。
看到一艘小船被拍竿打得粉碎,幾個落水的倭人拚命掙紮著,朝鮮士兵哈哈大笑,繼續轉動絞盤,尋求下一個目標。
這些朝鮮士兵是被阮小五挑選出來、上船協助漢兵作戰的,他們在船上主要乾體力活,至於技術活和戰鬥,那就不是他們的任務了。
這一場海戰的過程相當乏善可陳,基本上的過程,就是水師船隊來了,水師船隊撞過去了,水師船隊勝利了。
日本倭國的內耗,尤其是唐朝滅亡,使得日本主動閉關鎖國,儘管前宋時期一直有海商船隊前往日本的一些港口城市,但日本對新漢的了解還是太少了,了解不足,準備也就不足。
對馬島海戰,朝廷水師極其輕鬆地擊敗了膽敢出海迎戰的倭國小舢板船隊,看到島上的守衛軍隊居然不逃不潰,仍舊嚴陣以待,防止登岸,阮小五狂笑了起來:“這倭人當真有腦疾!”
於是水師火炮船開始緩緩轉向,列成一排,將船腹對準了海岸,一輪接著一輪的火炮便向岸上轟炸而去。
第一輪轟炸還沒有結束,倭國的守軍頓時大潰,他們也沒有預料到,漢軍居然有如此遠距離的攻擊手段。
阮小五儘職儘責地發射了兩輪轟擊,在望遠鏡中,他看到倭兵倉皇失措地逃走,躲藏到了臨海的山地之間,不由得搖了搖頭,這也太沒有難度了!
停泊在外海的運兵船放下了船身攜帶的小船,數十艘小船載著朝鮮士兵,向岸上衝去,還未等小船靠岸,海灘上又鑽出百餘名凶神惡煞的倭兵,舉著竹槍、長刀,殺奔了過來。
迎接他們的,是“昆崳號”火炮船的一輪猛烈射擊。這群妄圖頑抗的倭兵再次被擊潰,朝鮮士兵順利靠岸,成為第一批正式登陸日本領土的漢軍。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