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城就此向漢軍投降。
盧俊義其實是很不想接受高量成的投降的,朝廷此次用兵大理國,明麵上的借口就是認為大理國的權勢為權臣所侵奪、作為宗主國,新漢便有正當的理由維護段氏王族的權威。
權臣自然就是高氏,可以說高氏就是朝廷此次所立的一個靶子,不把高氏的權力徹底掀翻,朝廷如何能夠順利收複大理國?
但這種事情盧俊義也不能做主,因為眼下朝廷分鎮各地的將領,隻有嶽飛、韓世忠有“持節”之權,也就是可以處理轄區內一切軍民事務。
盧俊義身後還站著廣東布政使趙鼎、廣西布政使洪皓,就如同攻打日本的東征軍事務需要秦檜參與一樣,趙鼎對攻大理國的事務也有發言、決斷權。
事實上以趙鼎的能力,早就該調入中央出任京官的,但為了攻略大理國,此前王倫打算將趙鼎召回轉任河東,回到京師與趙鼎詳談了一番之後,又多讓他返回廣東做了一任。
趙鼎與洪皓是很希望快速結束對大理國的戰事的,這一次漢軍攻入大理國之所以這麼順利,一來是朝廷開戰就以高氏為目標,提前派了大量情報人員與大理國內的諸部蠻進行溝通;二來則是漢軍的口碑不錯,從來都是目標明確、不擾民不屠殺,大理國內的民眾百姓對朝廷軍隊持一種積極的看法和態度。
所以這一次漢軍的進攻路線,完全可以看作是對大理國這個土司聯盟之中、實力最強大的高氏的一次武力懲罰。
更主要的原因,還是馬上要入夏了,漢軍將士未必能夠適應氣候、水土,要儘快結束戰爭,避免出現大量的非戰鬥傷亡情況。
於是盧俊義隻得與廣西趕來的官員一起,與投降的高量成秘密談判了許久,雙方達成了一係列協議。
高量成出麵招降威楚府,朝廷許諾保證高氏的財富,但高氏是不可能繼續留在大理國內了,要整體遷徙至內地府縣定居。
對此高量成沒有提出任何條件,他很清楚現如今高氏的處境,自己已經徹底喪失了坐在談判桌進行對等談判的能力。
而且高量成對中原朝廷有過研究,發現朝廷對外談判給出的第一次條件往往是最優待的,自己若不答應時,朝廷是不介意將整個高氏徹底毀滅的。
高量成投降了,但高氏內部卻不是鐵板一塊,他的侄子高貞壽聽聞消息後,立刻從統矢府回兵,準備返回羊苴咩城,奪取大理國相國之位。
山士奇立刻領兵跟進,緊緊追在了後麵。
山士奇也曾經在廣西任職,雖然時間不長,很快就被調往四川,但他對廣西、四川的軍務都很熟悉,這也是王倫調他入川南的原因。
從瀘州南溪府南下進入東川郡後,山士奇就以進攻會川府為機會,不斷與建昌府、善巨郡的諸蠻部進行溝通談判。
朝廷對於收複大理國的基本對策,是攻占大理首府以及鄯闡府,即後世雲南的大理與昆明兩地,並不打算侵占三十七部蠻的固有勢力範圍。
簡而言之就是讓已經漢化了的白蠻區域徹底轉為漢地,至於烏蠻的土地,則緩緩圖之。於是在眼下的三十六部蠻看來,中原朝廷要攻打的是高、趙等大族,關我們何事?
原本趙氏作為高氏的姻親,在會川府方麵集結兵力阻攔,但趙氏實力不如高氏,與山士奇、解寶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鬥失利之後,便一直緩緩後撤。
隨著高量成的投降,趙氏孤立無援,便也跟著放下武器投降,山士奇便趁勢占據了會川府。
對於後世雲南的大理、昆明而言,最重要的兩處咽喉要道就是昭通、曲靖,昭通眼下屬於烏蒙部,烏蒙部與四川行省的經濟往來密切,第一時間就選擇了站隊朝廷。
曲靖則位於石城郡,被盧俊義兩次大戰奪取之後,鄯闡府就再無地利可言了。
鄯闡府被漢軍奪下、高量成主動投降的消息傳到羊苴咩城後,一直擔心不已的段正嚴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但得知高貞壽又領數千兵馬奔襲而來,段正嚴剛鬆了一口氣,心又吊了起來。
此前猶豫不決的段正嚴現如今已經徹底想清楚了,向中原朝廷投降,段氏王族的地位不失,但卻能夠擺脫高氏的控製,這一點就足夠他下定決心了。
於是段正嚴主動派使者歡迎漢軍前來協助平定內部叛亂,直接將高貞壽定義為“反賊”。
這讓高貞壽非常憤怒,他一直都不滿於相國之位被高量成奪取,於是在殺向羊苴咩城的半路就自稱相國,並號召國內大族、諸蠻部共同對付入侵的漢軍。
高貞壽這麼一搞,讓坐鎮永昌府的高清機很是不滿,也自稱相國,然後高升泰的弟弟高升祥的曾孫高觀音隆也跟著起兵。
短短半個多月,大理國內有權力稱相國的高氏,就這麼一下子出現了三個人。
對此高量成倒是很灑脫,主動請求舉家遷往東京城,既然高氏族人要繼續內訌,他這個前家主已經管不了許多,那就任他們作亂吧。
羊苴咩城外便多了三支高氏的私兵,彼此互相防備,又想第一時間打入城內,好控製段正嚴,從而讓自己更加名正言順。
而羊苴咩城內,段正嚴略微一招攬,楊氏立刻倒向段氏,接著鄭氏也倒向段正嚴,三家聯手對抗城外的高氏。
混亂的局麵並不能阻止漢軍的前進,盧俊義快速占據了威楚府城,並與趕來的山士奇合兵一處,向洱海之側的羊苴咩城進發。
在前進的漢軍身後,又有一支萬餘人的漢軍正在趕來,同時彌勒、納垢、羅伽、羅、仁德等九個蠻部響應朝廷詔令,共同發兵萬餘,也向羊苴咩城增援而來。
漢軍還未進入羊苴咩城所在的大理府境內,三個高氏率先分出了勝負,高貞壽被高清機與高觀音隆聯手擊敗,狼狽地向騰越府逃去。
回過神來的兩人才發現,漢軍已經一聲不吭地出現在了距離他們不到五十裡的地方。
當天夜裡,兩個高氏的私兵逃走過半,等到天明時,高清機與高觀音隆悲哀地發現,他們手下的私兵士卒連三千人都湊不齊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