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產鹽地很是不少,烏孫人習慣從夷播海獲得食鹽,乃蠻人由於牧場在金山以北,距離夷播海太遠,所以他們是從金山以南的鹽湖獲得食鹽的。
金山南麵的鹽湖就是瑪納斯鹽湖,隨著孫立占據了葉密裡城,這裡的鹽湖也被北庭都護府毫不客氣地接手了。
同樣地,東喀拉汗國境內的溫宿、姑墨也產鹽,南下的史文恭與東喀拉汗國談判之後,朝廷也獲得了在這一地區的采集權。
毫不誇張地說,在現代科學工藝出現之前,這個星球上最會食鹽提純技術的就是漢人,而鹽鐵專營可是漢人從春秋時期的齊國管仲時期就開始了。
本朝同樣推行鹽鐵專賣,由於海水曬鹽的技術不斷進步,朝廷對內陸府縣產鹽地的技術鼓勵和整頓,食鹽價格已經穩定了十餘年。
漢軍向西域的推進過程中,追隨漢軍而來的,就是朝廷不斷派來的技術官吏以及工匠們。
這也是為什麼嶽飛在安西都護府打得熱鬨、韓世忠在北庭都護府一點兒也不著急的原因之一。
在漢軍重返西域之前,朝廷以為東喀拉汗國可以作為合適的盟友或者仆從,而高昌回鶻大約是第一個大敵,畢竟高昌回鶻上一次派使者入貢,已經是宋哲宗在位期間的事情了。
與中原斷絕聯係超過了三十年,所以朝廷對高昌回鶻的態度是懷疑的。隻是沒有想到,隨著漢軍進入西域之後,高昌回鶻反而表現出了對中原王朝極大的親近態度。
北庭都護府的物產是很豐饒的,高昌這座漢武帝時期建立的西域大城,此後千餘年都是漢人為主,所以高昌回鶻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漢化,並且由於崇尚佛教,與喀拉汗國的綠教彼此不對付,高昌回鶻境內便保留了大量的漢文化。
中原王朝終於抓住了最後也是最好的時機,趕在蒙古崛起發動西征、摧毀沿途一切文明、使得西域徹底綠化之前,重新讓漢文化再度興旺了起來。
東喀拉汗國相對和平的政策,也使得西域的內部事務以溝通為主,隨著朝廷對絲綢之路的不斷開拓,以綠洲城邦為主要聚集方式存在的西域百姓們,又繼續了積極的內部物產的貿易和交流。
高昌甜瓜、北庭棉花、亦列地區的果乾、蒲類海的天然堿、金山的鐵、天山的煤、於闐的美玉、亦列馬、喀什噶爾的疏勒驢、葉密裡城的亦列牛,就此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地方特產。
韓世忠領兵入北庭之後,朝廷也為北庭都護府配置了完善的文官,都護府長史就是何鑄。何鑄是浙江行省杭州餘杭府人士,趙佶政和年間的進士,在前宋時期的官職不高,隻先後擔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監察禦史等職務。
入新漢之後,何鑄品性剛直、曾經借上奏諫言的機會對王倫各種諷刺,但偏偏就入了裴宣的眼,先後數次推薦,王倫也不得不捏著鼻子用他。
隨著朝政事務穩定,何鑄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卻被王倫直接派到西域出任都護府長史,作為韓世忠的副手了。
韓世忠為人豪邁高昂,何鑄剛直,兩個人都是直性子,都不喜歡在背後搞小動作,有意見不一致,兩個人就要大吵一番,然而兩個人又都不記仇,隻是就事論事,就這麼磨合了數年,竟相處得愈發融洽了。
似何鑄這樣的人才,是很有些大漢主義思想的,他覺得既然高昌從五代以來就生活著許多漢人,那麼朝廷就應該繼續鼓勵漢人在高昌回鶻內部的壯大。
該如何壯大呢?除了請朝廷支持移民外,那就是對轄區內諸族進行教化,如何教化,自然還是先發展經濟,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嘛!
所以何鑄建議韓世忠向朝廷要政策,高價招攬內地工匠專家前來北庭指導技術,在高昌城興辦各種新式學堂,吸引外來人才的同時也自己培養本地人才。
韓世忠便也漸漸發現了,原來除了打仗之外,種地的樂趣也是非常巨大的。況且西麵的嶽飛和南麵的史文恭都非常能打,他這個北庭都護府做好種地發展的工作,一樣能夠使朝廷在西域受益。
故而北庭都護府轄區內,以高昌城為中心,伊吾、北庭、葉密裡乃至焉耆、龜茲諸城都隨之發展了起來。
背嵬軍將士沒有仗打、無法獲得軍功,朝廷就給了其他政策上的優待,比如凡在亦列河穀軍屯的將士,在戍邊期間都會享有一定數量土地的產出分配權,朝廷將部分軍餉以及額外補助作為基礎金,投入到許多作坊當中,這樣將士就會獲得時間期限內的分紅。
朝廷是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將士主動留在當地,所以西域的兩大都護府,凡被選入漢軍序列的將士,都成為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地主和作坊股東。
一旦選擇留下,朝廷就分發土地和牧場,哪怕某個將士隻願意留在西域十年,那麼駐屯期間仍舊保有對這些土地牧場的收益權。
在兩大都護府建立後,於闐國興起了淘金、淘玉熱,再加上半定居的商人、來西域尋找機會的百姓,北庭都護府轄區就多了差不多十七萬左右的流動漢人人口。
相比前宋時期的流民,這個數字的確算不得什麼,但考慮到西域路途遙遠,韓世忠、何鑄等北庭都護府文武官員們便對未來充滿了期望。
對於韓世忠而言,還有一個好消息,朝廷已經打算從東北征調一批熟戶遷徙入西域,從而填實人口。
王倫一直在引導漠南漠北的人口西遷,他也沒有忘記東北,將東北的女真諸族小規模分散遷徙到西域,然後繼續鼓勵漢人遷徙入遼東,那麼就可以讓遼東的漢人群體不斷壯大。
朝廷固然會在人口遷徙方麵投入巨大,但每年遷徙的規模在數千到萬人之間,朝廷還是能夠保證沿途安全的。
這樣的遷徙持續個幾十年,或者哪怕能夠持續二十五年一世,東北和西域乃至草原的人口結構就能夠發生量的變化。
能夠持續十年,王倫就有信心發動海上對印度的進攻,通過對印度的殖民,從陸地上反饋西域,從而維係並擴大中原對中亞、西亞地區的影響力。
王倫的打算通過頻繁的書信送到了韓世忠手裡,韓世忠覺得皇帝畫的這個餅是相當大,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唐朝能做的事情,難道我們這些後人就做不得麼?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