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與虞允文從夷播海趕到碎葉城時,嶽飛已經領兵殺向了忽氈城,於是兩人拜見了留守的西域宣撫使薛弼。
史進的任務是接管一萬餘自發投軍的都播人與乃蠻人、就地訓練之後,再行加入戰場。
前往北海時,虞允文是負責考察北海以及流入北海的諸條河流水係的,然而這一次,王倫卻給了他一個行軍參軍的名頭,由薛弼負責指定具體事務。
國朝有參謀製度,“參軍”有幾分類似後世的政委,漢軍中“參軍”一職下設到“都”一級,所以參軍既是一個都的三把手,還要負責本都接收軍令、一應物資糧草發放、戰利繳獲以及軍功核實,同時還要負責本都士兵的家書往來、心理輔導等諸多雜務。
再往上,似嶽飛這樣的統帥,帳下的參軍人數就高達數百人,有專職負責糧草對接分配的、有負責與朝廷政令來往的、有負責諸軍之間軍令通暢的、還有負責後勤糧草管理押運的。
畢竟不是所有的戰事都會有這麼大的規模,就有一部分參軍需要臨時抽調,這些參軍往往有本身的職務,在戰時被抽調做一下兼職,故而稱為“行軍參軍”。
虞允文就屬於這種情況,他算是翰林院外派考察官員、臨時派往嶽飛帳下協助與軍事相關事務,在外人看來,這家夥就是朝廷派來鍍金的。
薛弼聽說過虞允文,畢竟虞允文的父親也是江西行省布政使這樣的封疆大吏,而且虞允文本人是少有的、被皇帝直接點名進入國子監太學進修、然後進入翰林院的朝廷官員子弟。
本朝不設蔭官,官員子弟想要做官隻有參加吏員考試這一個途徑,或者托關係送到軍隊賺取些軍功,所以薛弼沒有懷疑虞允文的能力,因為若是虞允文沒有能力,皇帝也不會這麼重視,朝廷一乾重臣們早就反對開了。
與虞允文簡單交談之後,薛弼就寫了一封臨時調令,讓虞允文負責史進這一軍的軍令對接工作。
簡單來說,虞允文要負責史進這裡的軍令文書接收、整理工作,同時用自己的文采,將史進的命令發為公文或者露布。
顯然聰明的薛弼一下子就摸清楚了王倫派虞允文前來西域的用意,不就是讓這個年輕人熟悉軍務麼?那就給他這個機會。
史進這一次西來,是帶著副將陳達以及五原府的部分屬僚的,為的是短時間內迅速接管這一萬多草原民兵,方便快速將上下的軍官體係建立起來。
虞允文這一路上多受史進照顧,與史進的部下都廝混得熟悉了,他本人又不是高高在上的性格,所以很快就融入到了這支拚湊起來的軍隊當中。
虞允文是四川人,說著一口蜀音嚴重的官話,在北海時也學會了些達靼語,這是一種與回鶻語很接近的語言,由於口音嚴重,虞允文與都播人、乃蠻人溝通時,一句話往往要反複說好幾遍。
他覺得挺有趣的,因為拋開了最初的戒備心理與隔閡後,這些都播人與乃蠻人其實是挺容易打交道的,大概是平日裡生活在漠北的山林之中,缺乏與外人溝通的機會,這些牧民們性格普遍都很豪爽,沒什麼多餘的心眼兒。
史進則是長期駐守在漠南,也學會了如何與草原牧民們打交道,也不需要多麼嚴格的軍紀,隻要嚴明了獎賞製度,做到最基本的公正,一些稍微違反軍紀的行為,史進也學會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實在不能對這些臨時拚湊而來的民兵要求更高,若要讓他們學會漢軍的紀律,那麼史進什麼都不要做了,等到操練完畢,隻怕嶽飛都已經掃平了波斯。
對於史進粗放式的管理,虞允文並沒有提出異議,他清楚自己不屬於漢軍體係,而且天子既然用史進為將,就說明朝廷認可了這種帶兵方式,他默默看就是了。
嶽飛隻給了史進一個月的適應時間,確切地說,他們隻能在碎葉城停留半個月,然後就要向花剌子模地區進發,邊行軍邊整頓。
然後虞允文就驚喜地發現,當大軍向忽氈城方向出發後,居然像模像樣,有了幾分內地府縣駐守民兵的風氣。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這些都播人和乃蠻人本就是從窮山惡水之間跑到西域發一筆戰爭財的,他們對中原王朝、對漢軍充滿了敬畏,史進按照漢軍的風氣,把他們當作正常人對待,感覺受到了尊重的這些牧民們自然也就願意聽從漢人的指揮了。
這件事的核心就在於,史進把他們看作是人而非奴仆,隻是這樣的舉動,就能夠讓漠北人為朝廷賣命了。
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這就是華夏文明在這個時代遠高於其他文明的具體表現。
中原漢人有著自己的驕傲,我們將周邊的族群稱呼為戎、狄、胡、蠻,似匈奴、鮮卑、突厥、達靼,這些族名顯然都帶著強烈的貶低意味。
但至少漢人將其他族群部落還視為屬於“人”的範疇,比這個“人”更低的就是蠻夷,這可就是脫離了“人”的屬性,而是被視為禽獸了。
相比之下,高麗半島曾經推行的骨品製度、印度的種姓製度、大食人信奉綠教下的異教徒、漠北部落首領下的奴隸,華夏至少是真的在向著真正的文明一步一步前進著。
虞允文就默默地觀察著,將自己的心得與疑惑一並記在了日記中,他覺得若是自己能夠想明白這個問題,那麼自己也算是“格物致知”而“得道”了。
虞允文的思維高度是史進無法理解的,史進隻是忙碌地在與手下都播人、乃蠻人的接觸中,不斷教會他們懂得什麼叫紀律,教會他們聽話。
從碎葉城趕到忽氈城後,史進休整了兩日,便接到調令,領軍前往楚國公帳下聽令。
史進便立即出發,一路上遇到了兩座被漢軍火炮摧毀了城牆的小城,他還遇到了熟人,李忠領兵墜後安撫地方,有不少沒有逃走的波斯百姓已經壯著膽在田間勞作了。
兩人已經有數年不曾見麵,看到李忠意氣風發的模樣,史進好一番恭維,不管怎麼說,李忠都是他的開手師父,這一份恩情史進始終記在心裡的。
臨彆之際,李忠略無所贈,乾脆送了史進二十匹好馬,以及一隊向導,又擠眉弄眼地表示,他那裡有十多名波斯胡姬美女,等到戰後邀兄弟來吃酒。
史進哈哈大笑,告彆了李忠,便匆匆追著嶽飛前進的腳步跟了上去。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請大家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