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苗嶺山區,苗族的義軍們擅長山地作戰,他們在陡峭的山坡上設置陷阱,用弓箭和石塊給予清軍出其不意的打擊。
四川的一些民間義士,也在各地秘密聯絡,或劫取清軍的糧草輜重,或偷襲清軍的哨卡,讓吳三桂的軍隊疲於應對。
如今,綠水書院在各地取得的勝利,更是讓各個義軍看到了希望。
消息如同春風吹過大地,迅速傳遍了雲貴川的每一個角落。義軍們聽聞綠水書院的先進火器和英勇善戰的事跡,士氣大振。
原本分散的小股力量開始嘗試著相互聯絡,整合資源,謀劃著更大規模的反抗行動。
在雲南的一處山穀中,各路義軍的首領秘密集會,他們圍坐在篝火旁,眼神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
“那綠水書院連克清軍,定是有上天庇佑,我等也不能再這般各自為戰,當團結起來,響應書院,共擊清狗!”一位彝族首領揮舞著手中的長刀,慷慨激昂地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苗族的首領接著說:“吾等雖武器簡陋,但熟悉這山林之地,若能與綠水書院相互配合,定能讓清軍首尾難顧。”
在四川,一些文人誌士也開始為義軍出謀劃策,他們撰寫檄文,痛斥清軍的暴行,宣揚綠水書院的正義之舉,號召更多的百姓加入反抗的隊伍。
一時間,雲貴川的民間反抗力量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吳三桂站在營帳外的高坡之上,望著遠方的山巒,心中思緒萬千。
麾下的將士們整齊地列陣在營地之中,盔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但他卻從這些士兵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絲不安。
畢竟,他們也都知曉南方戰事的慘烈,對綠水書院的火器威力心存忌憚。
“大帥,多爾袞王爺的命令已至多日,我軍若再不出擊,恐難交代啊。”一名副將小心翼翼地湊到吳三桂身邊說道。
吳三桂微微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本帥又何嘗不知?隻是那綠水書院來勢洶洶,其火器犀利無比,我軍若貿然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你且看看,我軍雖兵力占優,可一旦交戰,傷亡必定慘重。”
副將麵露難色:“可王爺那邊……”
吳三桂冷哼一聲:“王爺遠在京城,怎知這戰場的凶險?他隻看到我軍兵力數字,卻不曉其中的虛實。”
此時,探子來報,綠水書院的軍隊在湖南、江西一帶整軍待發,似乎有繼續擴張之勢。
吳三桂聽聞,心中愈發焦慮。他明白,自己如今處於兩難境地,進攻則可能全軍覆沒,不進攻又會觸怒多爾袞。
“大帥,末將以為,不妨先派出小股部隊前去試探,探清敵軍虛實,再做定奪。”另一位將領建議道。
吳三桂沉思片刻,搖了搖頭:“此舉不妥。綠水書院的軍隊必定早有防備,小股部隊前去隻會白白送死,反而長他人誌氣。”
日子一天天過去,吳三桂依舊按兵不動,隻是不斷加固營地防禦工事,囤積糧草物資。
他一邊敷衍著多爾袞派來的使者,聲稱正在籌備進攻事宜,一邊暗中派人打探綠水書院的更多情報,期望能找到敵軍的破綻。
而在綠水書院這邊,得知吳三桂擁兵不出,眾人也並未放鬆警惕。
他們深知吳三桂的老謀深算,明白這隻是暫時的平靜,一場更大的風暴或許正在醞釀之中。
於是,書院加緊訓練新兵,研發改進生產各種火器,同時聯絡南方各地的反清勢力,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
多爾袞在京城遲遲等不到吳三桂進攻的消息,憤怒不已,再次下旨斥責吳三桂,並威脅要治他的罪。
吳三桂接到旨意後,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他明白,自己無論如何選擇,都難以全身而退。若是進攻,必敗無疑,還會損失手中的精銳部隊;若繼續抗命,多爾袞定不會輕饒。
在這種絕境之下,吳三桂隻能寄希望於奇跡的發生,或者等待局勢出現新的轉機。
他每日在營帳中坐立不安,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而西南這片土地,也在這種微妙的僵持中,彌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
喜歡南明崛起請大家收藏:()南明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