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攻堅
日至中天,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漢江江畔,波光粼粼的江麵仿若一麵巨大的鏡子,反射著熾熱的光芒。
李奇神色凝重,雙手捧著陣亡將士名冊,緩緩走向熊熊燃燒的火盆。名冊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承載著一段鮮活的生命,一段為了大明榮耀而拚搏的熱血過往。
他的目光在名冊上一一掃過,眼眸中滿是沉痛與不舍,隨後,他將名冊輕輕投入火盆。瞬間,火苗躥起,吞噬著紙張,青煙嫋嫋升騰,仿佛是將士們的英魂在向天際飄散。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工兵們正爭分奪秒地忙碌著,將浮橋一節節連接起來。
他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卻無人停下手中的動作。很快,一座通途橫跨在漢江之上,連接起兩岸。
對岸,幸存的朝鮮百姓們眼中含著複雜的神色,他們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多年的醃漬十年的梅子酒,酒壇上“萬曆援朝”的封泥依舊保存完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大明與朝鮮並肩作戰的情誼。
當大明龍旗在漢江北岸緩緩升起,獵獵作響時,一股激昂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不知是誰率先起了個頭,唱起了那首《定遼東》,歌聲質樸而豪邁,帶著無儘的力量。這歌聲仿若一陣勁風,乘著江風扶搖直上,直抵雲霄。原本整齊南飛的雁陣,被這突如其來的歌聲驚得亂了隊形。
其中,那領頭的孤雁,右翼帶著箭傷,卻依舊頑強地奮力朝著漢城方向翱翔,仿佛在昭示著這場戰役的不屈與堅毅。
暮色如濃稠的墨汁,緩緩浸染著漢陽城,城上的雉堞在這黯淡的光線中,仿若被鮮血浸透,隱隱泛著令人心悸的血光。
李奇佇立在陣前,手中緊握著千裡鏡,目光穿過朦朧的暮色,死死地盯著城頭那麵隨風獵獵作響的十二旒冕冠旗。
刹那間,他的眼神仿若被火焰點燃,憤怒與決心在其中翻湧,指尖不自覺地用力,竟重重地碾碎了半片城牆磚。
他心中清楚,那麵繡著《訓民正音》的禦旗,本應高懸在景福宮勤政殿前,接受萬民敬仰,如今卻淪為朝鮮王李淏負隅頑抗、死守到底的標誌,這對李奇而言,是一種挑釁,更是一場必須攻克的挑戰。
“讓紅夷大炮說話。”李奇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若從牙縫中擠出,他猛地放下鏡筒,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三十門裹著濕毛氈的巨炮,如同蟄伏已久的巨獸,緩緩抬起了高昂的頭顱。炮身上“廣州府督造”的銘文,在夕陽的餘暉中時隱時現,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這些巨炮,能發射重達八十斤的開花彈,曾在遼東戰場上,讓清軍的重甲騎兵聞風喪膽,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噩夢。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炮火轟鳴聲驟然響起,仿若雷神的咆哮,瞬間打破了戰場的寧靜。
這聲巨響驚起了成群的太平鳥,這些平日裡棲息在漢江蘆葦蕩的候鳥,還未來得及展開翅膀振翅高飛,就被強大的衝擊波無情地震落,墜入冰冷的江麵。
首輪齊射,威力驚人,隻見西大門的箭樓在炮火的洗禮下,瞬間被削去了半邊,包鐵的城門也在開花彈的猛烈攻擊下,裂開了如同蛛網般的紋路,仿佛在痛苦地呻吟。
然而,當彌漫的煙塵緩緩散去,李奇的瞳孔卻驟然收縮,眼神中閃過一絲凝重。
原來,城門後竟然赫然矗立著三道灌滿夯土的甕城!這堅固的防禦工事,如同三頭鋼鐵巨獸,橫亙在明軍麵前,成為了他們前進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
“報!雲梯隊折了七架!”一名傳令兵滿臉煙灰,灰頭土臉地從馬上滾落下來,聲音中帶著焦急與疲憊,“朝鮮人用鐵黎木搭了懸樓,滾油裡摻了硫磺!”
李奇聽聞,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下意識地攥緊了馬鞭,鞭梢的金雀花結紮深深地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血痕,他卻仿若未覺。
他早該想到,當年壬辰倭亂時,朝鮮工匠發明的“懸空火廊”,如今竟被巧妙地運用,用來對付明軍,這無疑給攻城之戰增添了巨大的難度。
此刻,城牆上垂下的鐵索吊籃裡,朝鮮守軍正源源不斷地將燃燒的鬆脂傾瀉而下,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溫度高達八百度,明軍特製的防火氈在這熾熱的烈焰麵前,竟如同薄紙一般,瞬間被點燃,化作灰燼。
“換穿甲箭。”李奇突然伸手扯開領口,露出鎖骨處那道醒目的舊傷疤,那是十三年前渾河血戰留下的印記,承載著他的榮耀與傷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決絕,“讓神機營把新造的連環弩抬上來。”
三百具精鋼弩機在子夜時分悄然架起,在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這種由湯若望改進的六矢連發弩,箭匣裡裝滿了帶倒刺的三棱箭,每一支都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散發著致命的氣息。
當第一波箭雨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呼嘯著掠過城垛,正在緊張修補工事的朝鮮匠人猝不及防,瞬間成串地栽倒在地,發出痛苦的慘叫。
其中,有個年輕的少年兵,被利箭貫穿咽喉,整個人被釘在了懸樓的立柱上,他手中的陶罐墜地炸開,裡麵的火油瞬間蔓延開來,將整座懸樓瞬間化作了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夜空,也映照著戰場的殘酷。
儘管明軍攻勢猛烈,但漢陽城依舊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固若金湯。
李奇望著第五次被頑強打退的衝鋒隊,心中的焦急與憤怒愈發濃烈。他突然俯身抓起一把染血的漢城土,細細端詳,隻見土裡混著碾碎的貝殼與糯米漿,他心中一凜,意識到這正是朝鮮王室秘傳的“三合土”配方,其堅固程度超乎想象。
他不禁想起半月前俘虜的朝鮮掌隸院判官曾說過的話:當年倭將加藤清正耗費三個月時間挖掘地道,最終卻被漢江水倒灌,功虧一簣。
“傳鄭大勝。”李奇猛地將佩劍重重地插進沙盤上的南山位置,劍刃沒入沙盤,發出沉悶的聲響,“三日內,我要聽到地龍翻身。”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在向漢陽城宣告:這場攻堅戰,明軍必勝!
喜歡南明崛起請大家收藏:()南明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