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雞群一鶴,就是鶴立雞群的韓國版,兩者涵意是一樣的。
所以嘛,以秀英的智商,瞬間就想明白了——在那部短片中,除了她之外,另外四位都是短身組,而她又是長身組最高的那一個。她站在那四位邊上,可不就是名副其實的“雞群一鶴”嗎!
“哈哈哈哈哈……”
秀英猛然低頭伏在桌上,肩膀和背部急速抽動,壓抑地發出一連串魔性的笑聲。雖然沒有泰妍的招牌大媽笑那麼誇張,也足夠奔放了。
見秀英笑得如此暢快,段杉杉總算長出了一口氣。他苦笑著搖搖頭,端起咖啡喝了一小口潤潤嗓子。
幾乎不停歇地爆笑了二十秒左右,秀英這才有氣無力地直起身子。先是小心地用掌心揉揉眼睛,拉遠一看,果然……
“呀!”
隔著桌子,身高手長的她還是能輕易地夠得著段杉杉,二話不說羞忿地推了他一把。
雖然是食神,但是秀英的身材在少女時代中也算是極苗條的,幾乎和允兒不相伯仲。作為兩大食神,能瘦成這樣也真是挺神奇的事兒。
不過美中略嫌不足的便是,秀英的臉型是肉肉的那種,所以看她顯身材的全身照和頭部特寫照時,偶爾會感覺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啊……
為了使臉看起來瘦一點,所以少時的化妝師給秀英上妝時,經常會用深色眼影來凸顯臥蠶(即韓娛常說的撒嬌肉,天朝謂之眼袋是也),以強調眼妝的方法來吸引注意,讓觀眾下意識忽略她圓潤的臉頰。
剛才她情不自禁地笑出眼淚,所以妝容自然就有點兒悲劇了。
戴上棒球帽和墨鏡,秀英挎著小包匆匆去了洗手間,幾分鐘後回來時已經補好了妝。
“段策劃,你這樣背後吐槽泰妍她們真的好嗎?”
剛坐下來,秀英便氣呼呼地問道。
“米亞那大,米亞那大。”段杉杉陪著笑臉連連道歉,秀英去補妝的時間裡他早就做好了準備,於是不動聲色地開始轉移話題,“對了,我和劉製作他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你們的藝名有的用不帶姓氏的韓文名,有的用英文名,有的用韓文的英文名,而有的又用帶姓的韓文名……難道你們不覺得有點兒混亂嗎?”
不帶姓氏的韓文名,泰妍、孝淵、秀英、允兒都是。
英文名則是jessica、sunny和tiffany。
韓文的英文名這個比較繞,其實段杉杉指的就是侑莉,她的藝名是yuri,但英文裡可根本沒有這個單詞。
帶姓氏的韓文名自然是徐賢。
綜合以上四種情況,少女時代的藝名命名方式確實顯得很不統一。這個問題早在去申城聽演唱會的火車上,段杉杉就問過劉可韋(見18章),後者當時沒回答,估計自己也鬨不明白。
所以這個疑問,確實讓他已經困惑了有快一年之久。
這個較為嚴肅的問題,倒是讓秀英暫時放下了恚怒的情緒,認認真真地開始解釋起來。
古代朝鮮起初是直接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書麵語言的,可是中文本來就難學,何況朝鮮語與中文並不是同一語係,所以朝鮮人裡會嫻熟使用漢字的人少之又少。
1446年(明正統十一年)朝鮮世宗公開頒行簡單易學的“訓民正音”,這就是現代韓文的起源。
可是朝鮮文雖然好學,卻因為是音節文字的緣故,必不可少地存在著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彙,很容易造成歧義或者混淆。所以就算是頒行訓民正音之後,漢字仍舊在朝鮮官方書麵文件上占有重要地位。
即便韓國成立後因為民族覺醒運動的緣故幾次推行“去中文化”,可完全抹殺漢字存在所帶來的後果,幾乎是韓國社會所無法承擔的代價,最多也隻能儘一切可能去減少漢字的出現頻率罷了。
所以,韓國的戶籍製度裡有“漢字本名”的存在,就是這個緣故。
“我們四個人的漢字本名本來就叫太耎、孝淵、秀榮和潤妸(允兒的漢字本名),直接就拿來當做藝名用了,這是最簡單的。”說到這裡,秀英豎起了三根指頭,“至於另外那五位,又要分為三種情況……”
段杉杉愣愣點頭,頗有點兒聽故事的感覺。
“西卡是美籍,她的戶籍資料上隻有韓文名和英文名,所以用的是她的英文名,這是第一種情況。”
“sunny的漢字本名是純揆,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老氣,她自己也不喜歡,所以就用她的座右銘‘everydaysunnyday’中的sunny來當藝名用,這是第二種情況。”
“第三種情況則是因為已經有了同名的前輩藝人。作為後輩,如果我們與前輩名字重複,不僅算是一種失禮,也容易造成各種混亂的狀況,所以才要換一個藝名。帕尼的英文名原本是stehanie(斯蒂芬妮),與天上智喜的天舞歐尼重名,所以改成了讀音接近的tiffany;俞利(侑莉的漢字本名)與fkl的成宥利前輩重名,所以改成了英文的yuri以示區彆;忙內也和fkl的玉珠鉉前輩重名,所以藝名不是朱玄而是徐玄。”
秀英側過身子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桌上虛寫各人漢字本名和韓文名,方便段杉杉理解其中的區分。
“なるほど?そうてすね!(納路火多?索德斯捏!)”
段杉杉點頭如搗蒜,喃喃說了兩句日文,意為“原來如此,是這樣啊”。
從第一次見麵到現在,認識快半年了,直到今天才算真正明白這幾位名字的由來。
s總算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把少時命名的由來完整詮釋一遍,不容易啊,以後這類問題行文中不會再度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