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三人行!
“鼓棒有很多種握持的方法,並沒有哪一種絕對正確之說。甚至同一個鼓手,在同一首歌曲的演奏裡,都可能會調整不同的握法。不過,作為入門的學習者,你應該先熟練掌握這種握法。”
宋孝真拿著鼓棒,示意劉可韋注意她手指的姿勢和握持的位置,隨後向上一拋,鼓棒在空中打了半個圈又回到她的手中,接著又是一拋。
鼓棒第三次回到宋孝真的手中時,與一開始的位置和握法幾乎完全一致。
雙手以這種握持方法,宋孝真示範性地敲了幾下鼓。
“這樣的握法,相對來說鼓棒彈回的幅度是最舒服的,來,你試試看。”
模仿著宋孝真的姿勢,劉可韋拿起鼓棒展示了一下,宋孝真伸手過來調整了一下他手指的細節姿勢。
隨後,她彎腰從架子鼓旁邊的地板上拾起一個四棱錐型的器械。
“這是節拍器——人是會犯錯的,而且很容易犯錯,但是節拍器不會。”
宋孝真調校了一下節拍器的拉杆和標尺,上緊發條,那玩意立即像是倒吊的鬨鐘擺錘一樣“噠嘀嘀嘀”地運走起來。
“這是34拍,比較常見的一種節拍,具體的打法是這樣……你先按照這個節奏開始練習吧。”
按照節拍器的節奏,宋孝真示範了一下,隨後示意劉可韋去另一台架子鼓上自行實踐。
劉可韋這才發現,那台“架子鼓”其實隻有鼓架和鼓墊,並沒有實際的鼓。
“鼓墊噪音小,能夠保護你的聽力,也不容易打擾到彆人,雖然手感和音色與真的鼓有所差異,但很適合初學者練習使用。”
見他有點傻眼,宋孝真笑著解釋道。
劉可韋點點頭,老老實實地在那台假鼓前坐下,按照節拍器的節奏,一板一眼地練習起來。
或許是出於檢定劉可韋的毅力之類的考量,除了不時糾正一下他的細節錯誤之外,宋孝真並沒有立即喊停。
而劉可韋倒也真的將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耳朵和雙手上,麵無表情,目不斜視地機械敲打著麵前的鼓墊。
過了一會,節拍器的勢能耗儘,停了下來。劉可韋這才暫時停手,望了宋孝真一眼。
宋孝真笑吟吟地看著他,沒有說話。
楞了兩秒,劉可韋撿起節拍器,重新上弦,然後繼續練習……
節拍器再次停下的時候,搶在劉可韋之前,宋孝真先一步將其撿起。
“換44拍吧,順便,我教你怎麼調整節拍器的節拍……”
一個小時匆匆而過,作為第一堂課,大概是出於劉可韋短期目標的考量,宋孝真並沒有講太多的基礎知識和技術,而是讓他直接從幾種常見的節拍的練起,一方麵針對節奏感進行強化訓練,另一方麵則不斷地糾正包括握棒、擊鼓和坐姿等方麵的細節問題。
之後,宋孝真便不再主動講授彆的內容,而是任由劉可韋繼續練習剛才所學到的東西。自己則拿出一張樂譜開始閱讀起來,雙手還不停地憑空模擬著各種擊打動作,腳下也有不時地踩著看不見的踏板。
節拍器不知第多少次停下時,劉可韋感覺腹中稍有空乏之感。摸出手機看看時間,差不多也該到了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