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請了媒婆去提親,楊家也是疼女兒的,聽說葉家會給孩子在府城買房子讀書,爽快的答應了。
吳大人聽說了楊大人和葉家結親,把楊大人也劃到自己的陣營,楊大人在府城衙門原來是不受重視的,沒想到和葉家結了親。還有意外之喜。
年後,家裡讀書的幾個讀書人都不再出門,文會也變成了一個月一次。
他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讀書上,這次的科舉考試他們勢在必得。
葉清看著家裡的書房,裡麵快擺不下書了。
這段時間,碼頭名氣越來越大,來往的船隻越來越多。
碼頭書店的規矩也傳揚了出去,越來越多的人會帶著書來。
葉辛整理了書店裡的書,還讓張先生做了一本書籍冊子。
裡麵有全書店的書籍明細,他會放在門口一本,讓過往船隻翻錄。
有些有心的商隊,會抄錄一份,他們尋找書籍的時候就不會再做無用功。
葉清最近在家待的無聊,各大作坊已經運行的很成熟,她去不去都一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氏已經不讓她經常往碼頭跑。
碼頭人魚混雜,葉清開始抽條,已經有了幾分大姑娘的模樣。
葉清要去碼頭處理事情,葉老大沒在家,他帶著長工春種。
葉辰景去了私塾,薑夫子邀請他親自給大家鼓鼓氣,今年私塾裡有好幾個孩子要參加秀才考試。
周氏擔心葉清的安全,不讓她一人過去。
葉清正好看見進來的林文軒,“文軒哥,去碼頭嗎。”
林文軒沒有去碼頭的打算,看著葉清期盼的看著自己,到嘴邊的話變成正好有點事要去碼頭。
周氏相信林文軒的人品,知道他不會亂來,讓他陪著去碼頭,家裡也放心。
“嬸子,家裡的馬車在家嗎。”
今天有點風,林文軒擔心葉清凍著。
林文軒現在在葉家很熟悉,不用周氏吩咐,去把手爐拿了過來,灌了熱水,放到車廂裡。
村裡離碼頭不遠,不用準備茶水,他還是給葉清放了幾塊糕點。
周氏滿意的看著一陣忙活的林文軒,這孩子心真細,什麼都想到了。
葉清站在旁邊看著林文軒收拾,一點沒有覺得不對。
“文軒哥,你去碼頭做什麼。”
“我去讓葉辛哥幫我尋本書,以前夫子說過,一直沒有找到。”林文軒隨便說了一件事。
葉清沒在追問,林家的藥材生意是林大郎在做。小林大夫帶著二兒子在碼頭開了一家醫館,每天都要去坐診。
林文軒先把葉清送到玲瓏閣,玲瓏閣的生意是真的好,葉清有打算在武安城開家分店。
葉凡考慮的更多,碼頭離武安城不遠,那邊開家店,會搶自己的生意,他更傾向於去府城開。
葉清覺得武安城離織布坊近,運輸成本低,有了新料子,可以馬上上新。
葉清今天過來的一件事就是這個,她把玲瓏閣的掌櫃的,還有織布坊那邊的管事還有魏鴻一起叫了過來,葉清是個能聽進去意見的人。
魏鴻培養出來三個人,幫著他整理賬本,生意越來越大,賬也越來越多。
葉清他們這次主要是討論的成本問題,還有織布坊能不能供的上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