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衰亡的過程也很尋常,滿朝貪腐、皇帝惰政、門閥兼並、邊患頻頻這些都能從中找到影子。
尤其是麵對蠻族,大乾除了少數幾任皇帝的時期,其他時候都是一麵倒的被壓製。
不僅如此,這種情況同樣也發生在南麵。
神州大陸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大州。
除開隔著千裡赤地,音訊難知的西州,以及蠻族占據的北州,神州大陸的東州和南州,也同樣被人族王朝占據,興衰更迭。
東州靠著無儘海,資源豐厚,其上的王朝更替多次,從來都不怎麼搭理中州。
而南州,因多山多沼澤,條件惡劣,曆代王朝之主從未停止過入主中州的想法。
而大乾麵對南州王朝,同樣也是一麵倒的頹勢,各種各地、和親、賠款。
而奇怪的是。
大乾王朝被取代的過程,書裡隻有寥寥二十來字的篇幅。
《乾書》的最後一段話是這樣寫的
蕭正除其官服,獨往深宮,而後乾帝自縊。
次日,蕭正登基,定國梁,建元萬寧。
意思就是一個叫蕭正的人,將自己的官袍脫了下來,孤身一人進宮麵聖,然後乾帝自戕了,等到了第二天,這個叫蕭正的登基稱帝,將國號改成了‘梁’,建年號為萬寧。
“這麼勇的嗎?”
蘇平看得有意思,但本能的將這當做了當權者篡改的後果。
在乾書裡,這個蕭正當了二十年的國子監祭酒,稱得上桃李滿天下。
這樣一個讀書人,靠什麼逼得乾帝自殺,又是靠什麼坐穩了皇位,讓大梁國祚綿延三百多年的,一腔熱血嗎?
一點都不夠嚴謹。
嗯?等等!
讀書人?
國子監祭酒?
蘇平猛地回過神來,發現自己陷入了舊思維的誤區。
有儒道存在,這個世界的讀書人,可不是普通的讀書人!
這麼說的話,梁太祖蕭正,難不成是個高境界的儒道強者不成?
但再一想,篡位是對人又不是對妖邪,就算蕭正是九境的亞聖,也做不到以一當百萬。
若這書上記載的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除非……蕭正的背後,同樣有一個巨大的勢力支持。
而且,這個勢力隱隱有點大於皇權的意思!
難道……是儒道?
蘇平心潮起伏,越想越覺得可能。
可惜這個猜想,現在沒辦法去驗證,那個勢力,也遠不是現在的自己可以觸及的,隻有等將來再說了。
看完書,蘇平又抄錄了幾本儒道典籍,這才心滿意足的睡去。
翌日天都沒亮,兩個丫鬟又來瘋狂攛掇。
蘇平無奈,隻能跟著她們繼續遊玩陽京。
不過有了前車之鑒,這一天他沒敢再去逛早市,老老實實在府上用過早膳後才出門。
這一逛,又是整整一天。
逛到一半的時候,兩個丫鬟攜帶的銀子告罄。
蘇平很高興,正打算回去抄書呢,結果知琴表示,其實國公府在大部分場所都是可以記賬的……
每個月的月底,陽京的掌櫃們會將賬本送到國公府,隻要核對無誤,便能當場將銀子領走,至今未拖欠過一次。
於是蘇平耐著性子,先後將東西南三個市場,還有狀元街、德藝坊都逛了個大概。
東市多是餐飲,西市多是娛樂,南市則是啥都有的綜合性市場,隻是要低端一些。
狀元街一整條大街,幾乎全是客棧。
德藝坊主要是古董、字畫、文房四寶之類的營生。
這種明顯的人為規劃痕跡,簡直就是古代版的聚眾效應。
蘇平看的是嘖嘖稱奇。
一直到傍晚時分,蘇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被忽悠去了不夜坊。
不夜坊位於整個陽京的靠東區域,恰好在東西中軸線上,夾在內城與外城的中間。
而整個不夜坊也被東西主道劃分成了兩個區域。
靠南邊的是勾欄胡同,靠北邊的是教坊司、天香閣、妙音居等等一些高檔場子所在的紅顏路。
蘇平暗自記下方位,然後黑著臉強令馬車打道回府。
開什麼玩笑。
自己這種正人君子,會來這種地方嗎?
就算以後發達了……
那也得偷著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