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裡和鎮上完全不一樣,出了省,去一些富裕一點的地方,估計又不一樣了。
陳柔倒也不是覺得這個地方不好,關鍵是,這個地方,說到底還是太窮了,經濟沒有發展起來。
她在這個地方也體會到了一些童年,上樹下河,捉魚,摸蝦,樣樣都體會過。
至於摸螃蟹,那就更體會過了。
隻不過農村裡要做的一切活兒,她也體會過,之前不覺得,如今想想,都帶著一種莫名的心酸。
如果到處都是這個樣子,她也不好提出彆的事情來。
關鍵是外麵,發展的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屬於是兩個世界,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科技發達程度完全不一樣。
她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想帶著家裡的人出去闖一闖。
陳柔倒也沒有虛榮,單純的想去見識一下外麵的環境,順便帶著家裡的人感受一下新的世界。
陳柔正在發呆的時候,水淼已經發現了撿柴的好地方。
“陳柔,快,我們把這些柴都撿了。”
說是柴火,實際上就是乾掉的竹子。
有一些人,甚至專門把那些竹子給砍斷,卻沒有帶回去。
時間一久,原本脆生生的竹子,最後就會徹底乾掉,很容易就能夠帶回家。
還有一些是徹底乾掉腐朽的竹子。
很輕易就能夠折斷。
陳柔和水淼分開,各撿各的,沒有乾涉彼此。
說起來,她們這些孩子進入山林之後,根本就不能夠自己去砍伐竹子。
也就隻有大人,才能夠這樣子做。
也就隻有大人才知道,哪一片竹子是自己家的,哪一片竹子不是。
有一些地方可以去撿柴火,有一些地方卻不能去撿。
一般而言,隻要不帶刀,隻是單純的去撿柴火,沒有人會阻止。
要是遇到一些嚴格的人,甚至都不允許其他的人來自己的林子裡麵撿柴火。
總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陳柔在山上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她表麵上背著一個背簍,實際上還有一個繩子。
把背簍填滿之後,還可以把柴火捆成一捆,用繩子固定住。
一旁的水淼也跟著這樣做。
這些都是她們從長輩那裡學來的。
即將離開的時候,水淼好奇的詢問,“今天都是星期五了,你明天要不要去趕場?”
“還有,你明天還要繼續去撿柴火嗎?”
她明天沒辦法繼續待在這裡,所以,她也隻能先問一問陳柔自己的打算。
“對,我明天先去趕場,然後再去撿柴火,而且今天,我還得再撿一回。”
隻是這一次的話,就不會去很遠的地方了。
陳柔估計會在近一些的地方,直接弄一些很容易點燃的竹筍殼。
用來引火,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這個好,我們明天可以約著一起。”
距離所謂的中秋,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她完全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和陳柔一起去外麵玩。
鎮上,到底要比這個地方好玩的多。
不過乾活這件事情,也不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