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日知錄·卷十三》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在《日知錄?卷十三》中的這句話,如同一記重錘,沉沉地敲響在我們的心間,其聲雄渾而悠遠,不斷引發我們對廉恥這一古老卻又至關重要的價值觀進行深刻思考。廉恥,看似是源自遙遠曆史長河中的道德準則,然而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它依然散發著熠熠光輝,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視和堅守的品質,猶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廉,乃廉潔自律,這是一種對欲望的克製,更是對道德底線的頑強堅守。在這個物欲橫流、繁華喧囂的世界裡,廉潔如同清澈純淨、汩汩流淌的泉水,能夠輕柔地洗滌心靈深處的塵埃,讓我們的內心始終保持著一份難得的純淨與安寧。一個不知道廉潔為何物的人,會被那無儘的欲望如同洶湧的潮水般肆意驅使,他們的眼中隻有利益那閃閃發光的誘惑,心中隻有貪婪那如影隨形的惡魔。他們會為了滿足自己那永無止境的私欲,不擇手段地去獲取財富、權力和地位,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可以成為他們占為己有的目標。他們或許會利用職權之便,如同貪婪的蛀蟲,在權力的大樹上肆意侵蝕,貪汙受賄,將公共資源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或許會在商業交易中弄虛作假,以欺騙和隱瞞的手段坑蒙拐騙,隻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或許會在生活中貪圖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便宜,損人利己,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和權益。這樣的人,不僅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如同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孤獨行者,被眾人所唾棄和遠離,也最終會陷入自我毀滅的深淵,如同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沼澤,越掙紮卻陷得越深。
廉潔,不僅僅是一種行為上的約束,更是一種心靈的境界。當一個人擁有廉潔之心時,他會對自己的欲望有著清晰的認知和掌控。他明白,財富的積累應該通過正當的途徑,權力的運用應該為了公眾的利益。廉潔的人,不會被物質的誘惑所迷惑,不會為了一時的享樂而放棄自己的原則。他們能夠在繁華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寧靜與淡泊,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他們的內心有著堅定的信念,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應該追求的,什麼是應該摒棄的。這種信念如同燈塔,在人生的海洋中為他們指引方向,讓他們不會迷失在欲望的漩渦中。
廉潔的人,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也能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堅韌。他們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放棄自己的廉潔原則,不會為了迎合他人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他們敢於直麵腐敗和不公正,敢於為了正義而挺身而出。他們的勇氣來自於內心的堅定和對廉潔的執著追求。這種勇氣不僅能夠激勵自己,也能夠感染他人,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古往今來,許多仁人誌士以廉潔自律著稱,他們的事跡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曆史的天空,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包拯,那位鐵麵無私、為官清廉的傳奇人物,公正無私地行走在官場之上,被譽為“包青天”。他不畏權貴那強大的壓力,敢於彈劾貪官汙吏,為百姓伸張正義,他的身影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他的廉潔品質,成為了後世為官者的楷模,如同明亮的燈塔,為那些在仕途上迷茫的人指引著方向。周恩來總理,一生清正廉潔,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他的生活簡樸得如同一位普通的百姓,從不搞特殊化。他那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他的形象如同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在當今社會,廉潔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誘惑如同五彩斑斕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香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如果我們不能保持廉潔自律,就很容易被欲望那無形的繩索所束縛,被誘惑那強大的力量所吞噬,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如同踏上了一條黑暗的不歸路。廉潔不僅是對公職人員的嚴格要求,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品質。在商業領域,廉潔的企業家會以誠信為本,如同堅實的基石,遵守市場規則,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他們的企業如同茁壯成長的大樹,為社會帶來繁榮和穩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廉潔自律,不貪圖小便宜,不做有損他人利益的事情,如同守護著一片純淨的花園,讓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信任和關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一個和諧、公正、有序的社會,如同構建起一座美麗的家園,讓人們在其中安居樂業。
恥,乃知恥明辱,這是對道德規範的敬畏,對不良行為的強烈羞恥感。一個不懂得羞恥的人,會失去道德那有力的約束,如同脫韁的野馬,在生活的草原上肆意狂奔,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他們可能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傷害他人,如同揮舞著鋒利的寶劍,在他人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傷痕;可能會違背公序良俗,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如同在美麗的畫卷上留下醜陋的汙漬;可能會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視而不見,毫無悔改之意,如同在黑暗的洞穴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這樣的人,不僅會遭到社會的唾棄,如同被拋棄在荒野的垃圾,也會給自己帶來無儘的痛苦和悔恨,如同被囚禁在心靈的牢籠中,無法掙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