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遁後,我成了瘋批暴君的白月光!
第二天,負責盯梢的暗衛把吏部發生的事情全告訴了溫鶴綿。
當麵大家都和和氣氣的,看不出齷齪,她走了反而利於觀察眾象。
改革隻要開了頭,被不滿是必然的,可能是吏部太壓榨打工人了,這個不滿的人數比溫鶴綿想象中要少很多。
最大的刺頭就是左侍郎閔榮。
原書中他屬於頑固派老臣,吏部尚書隱退後他順理成章頂上,在朝堂上爭鬥中幾番與謝琅作對,暗中協助寧賀褚,最後自然被一並清算砍頭了。
現在還沒到他搞事的點,溫鶴綿把他劃入了重點觀察對象。
主要是缺人,先勉強用用再說。
溫鶴綿愉快決定。
看自家公子的表情,青雲就知道即將誕生一個被壓榨的倒黴蛋,她壓下唇角笑容,遞上一個灰撲撲的布包裹“公子看看,這是不是您以前托人尋找的東西?”
前幾年溫鶴綿一心放在謝琅身上,想的是怎麼將他養好,如今時機合適,她在進一步思考如何改善百姓民生的事。
民以食為天,封建時代百姓思想簡單,吃飽穿暖就就夠他們安生了。
除了擋住寧賀褚頒布的不少政策,溫鶴綿還特意畫了圖解出來,吩咐手下人去找尋高產作物。
書中世界與現實相似,玉米、土豆、紅薯等一類高產作物都是大昭境內沒有的,遊商腳程慢,還可能涉及海外,因此找了這麼久,現在才勉強得到些消息。
不是青雲提起,溫鶴綿都險些忘了。
她接過包裹拆開一看,裡麵是根藤條,因為保存得當,雖然有點蔫了,但還是比較完整的。
“是的。”看了半天,溫鶴綿揚眉笑了,“這叫紅薯,是一種高產作物,若將它種下去,應該能比現在的糧食產量高上幾番。”
溫鶴綿不是農學生,但她室友是,時不時在她耳邊念叨幾句,浸染下來知道的就多了,誰知道穿書還能派上用場。
她沒把話說得太死,但就這樣,青雲已經很驚訝了“公子說的是真的嗎?”
當家方知柴米油鹽貴,青雲掌管著整個偌大的王府,她同這些的接觸最多,更清楚地明白,高產作物的誕生代表著什麼。
糧食多了,百姓就能花更少的錢吃飽,這對於一些掙紮在溫飽線上的百姓,可謂是一大福祉。
“當然是真的。”溫鶴綿也很高興,她站起身來,“事不宜遲,剩下的紅薯藤苗在哪裡?我去看看,這個時節正適合栽種紅薯,可以劃塊田出來,看看效果如何。”
一路送到京城來,數量應該不多,否則不可能一根藤條都寶貝成這樣,要是能多種點,拿來用作種子,之後的事情就好說了。
“公子隨奴婢來。”
青雲滿臉笑意,腳步都輕快了不少。
溫鶴綿手底下的人辦事都很細心,她特地強調要的東西,沒人敢疏忽,隻是為了穩妥起見,暫時放在了郊外的田莊,溫鶴綿是直接騎馬去的,到了地方才發現數量不少,全部堆在一個角落裡。
走近一看,發現有不少紅薯都已經發了芽,看長勢還不錯的樣子,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種下去。
掌管田莊的老人叫劉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新奇的作物,看溫鶴綿一臉認真的樣子,連忙上前問“公子,要把這些都種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