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琳道“我們兩個初涉江湖,名字不值一提,既然道長問了,我們據實而說,我叫趙曉琳,她叫張算穎。這位公子卻不是本教中人,隻是同路而行,他叫楊書成。”
“請三位跟我來。”金冠道長程土定騎上黑驢,在前麵引路,趙曉琳三人隨後。
楊書成見這道長不是正經人,本來要勸趙曉琳不要跟著去,一直不得機會,隻有乘機再勸說她。
三人朝南走,走了一個多時辰,隻望見前麵有一座山,樹木蓊鬱,中間現出一座道觀來。
“這裡就是了。”程土定道長用手一指,加快了步伐。
一行四人騎驢走上山道。
快近道觀時,才望見這道觀名叫“清風觀”,一個齊整的道觀,房屋眾多,一道圍牆沿著山勢蜿蜒起伏,氣勢恢弘。
山道上&nbp;,一個道童迎下山來。
金冠道長吩咐“來了貴客,快去準備飯食。”
這道童答應一聲,飛跑著去了。
這裡,金冠道長引著三人走進清風觀。
沿著甬道,一直走近大殿,朝右拐,來到一間會客室前。
金冠道長程土定引著三人走進會客室,坐在堂屋內,道童進來沏了茶。
說了一會兒閒話,這時已是臨近中午,又起身來到另一間屋內。午飯已是擺上桌來了。一大盆的羊排骨肉,配著幾盤素菜。那炭火燒得正旺,煮得那羊排骨上下翻滾,熱氣騰騰,香氣四冒。
程土定請三人坐了,倒出杜康酒來,勸三人飲酒,吃肉。
席間,程土定說道“趙姑娘,張姑娘,我看你們身手不凡,法術高超,絕不是尋常之輩,我看白蓮教的大興就在兩位了。”
“這個可不敢當。”趙曉琳謙遜道。
金冠道長程土定道“現在天下大亂,正是我教興旺之時,不知兩位道友作何看法?”
趙曉琳道“布教救人,興旺我教。”
程土定道“我跟趙姑娘的看法不同,現在天下大亂,北有金國,現在已建國號大清國,對我朝虎視眈眈。而朝廷奸臣當道,禍國殃民。洛陽有武世國,西安有闖王李自成建的大順國,而大西王張獻忠又占著武昌。我們要興旺本教,必須找個靠山,趙姑娘以為靠誰呢?”
趙曉琳道“我教本為救百姓於水火,誰也不靠。”
金冠道長程土定道“非也,沒有靠山,怎能興旺發達?”
“這個倒還沒有考慮。”
金冠道長道“趙姑娘試論一下如何?”
趙曉琳道“大西王在武昌,闖王在西安,離中原尚遠,我對此不熟悉。而本地的洛陽王,本是烏合之眾,我看並不可靠。”
程土定拍手而笑,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些都是草莽英雄,隻能興起一時,必不能成就大事,故也不能做為靠山。”
趙曉琳問道“請問道長,誰可做為靠山?”
金冠道長道“你我雖是初次見麵,卻也如故人一般,應是知無不言了。”
“請講。”
金冠道長道“誠如趙姑娘所言,這幾個人並不可靠,朝廷又岌岌可危,自身難保,也是靠不住的,現在能靠得住的隻有大清國了。”
趙曉琳道“大清國遠在關外,哪裡能靠得住?”
金冠道長道“趙姑娘可不要小看了大清國,他雖在關外,卻是新興之邦,勵精圖治,連連跟我朝打仗,沒有吃過敗仗,消滅大明朝幾十萬兵馬,大明朝一蹶不振,我看大清國必然中興,入主中原。”
趙曉琳道“看來道長是投靠了大清國了。”
金冠道長道“小道微末小技,得多爾袞王爺看得上,賜我一頂金冠。”說著對一個道童,道,“去把我的金冠拿來。”
那道童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拿來一個金冠,程土定接過金冠來,那金冠光燦燦耀眼。
程土定道“不瞞兩位姑娘,這金冠實實的黃金打造,可見王爺對我的重視。何況兩位姑娘法術高超,那王爺可是求賢若渴啊,如果兩位投了王爺麾下,地位必在我之上。”
趙曉琳道“大清國遠在關外,鞭長莫及,實是指望不上。”
金冠道長道“非也,多爾袞王爺早就有入主中原之意,讓我統領天下道教。”
趙曉琳道“天下道教門派眾多,恐怕難以成事。”
金冠道長道“經過小道努力,現在北麵,還有跟姑娘相遇的兵馬已歸順了我,連洛陽王武世國也暗暗投靠了大清。要想成事,說難其實也容易的很啊。”
趙曉琳點頭稱是。
這時,趙曉琳發現楊書成並不在座,大驚,叫道“楊兄弟呢?”
金冠道長道“我剛才好象看見他走出去了。”
趙曉琳跟張算穎當即站了起來,要去尋找楊書成,怕他有危險。
那金冠道長程土定正說到緊要關頭,不想楊書成打了個岔,見兩位姑娘站起身來要去尋找他,也隻得跟著。
三人走出屋外,就聽見側麵院子裡有打鬥的聲音,忙朝那院跑去,剛跨進院門,就望見有兩個人圍著楊書成一人廝殺,後者已是險象環生,隨時就要喪命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