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琳帶著楊書成要離去,嶽娟說要派幾個弟子跟著去。
趙曉琳謝絕了,讓她們嚴守山中,不能再給他人以可乘之機。
白蓮教弟子一直送趙曉琳走出了大彆山外來,眾位弟子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山中。
趙曉琳跟楊書成兩人現在就站在大彆山南麵。準備沿著大彆山朝西走。
山中也就十幾天時間,山外已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了。
大順皇帝李自成,率領幾十萬大軍,從西安出發,渡過黃河,衝過山西,來到河北境地,就朝京城出發。一路上勢如破竹,官軍節節敗退,眼看很快就要打進京城了。
而占據武昌的“大西王”張獻忠見李自成將要打進京城,自己心裡不服氣,同樣是十八路反王,現在李自成要做全天下的皇帝,見他風頭正旺,自己不能跟他爭鋒。
張獻忠思來想去,不想落在李自成之下,就決定到西部去,找一個天造地設的好地方,也要做皇帝,過過做皇帝的滋味。
因此,張獻忠的部隊已於二十多天前,離開了武昌,一路向西。
那圍攻張獻忠的左良玉見張獻忠主動撤離,以為有詐,不敢派兵去追。現在探得張獻忠的軍隊早已遠離武昌,左良玉忙上書朝廷,說自己打跑了張獻忠。
可他的奏折還沒有送到京城,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了。
崇禎皇帝在皇宮中聽得消息,忙叫人撞響上朝鐘聲,可一個太監也沒有,早就跑光了。
皇帝隻得自家去撞鐘,把鐘撞得山響。半天兒時間,連一個大臣也沒有來上朝,他們都去忙著迎接新皇帝李自成去了。
皇帝真成了孤家寡人了,他沒得法,隻得走出皇宮,走到北宮門外,禦道上一個人也沒有。
皇帝走到煤山上,據高遠望,城外炮聲隆隆,眼下皇城壯麗,可都不是他的了,舍不得也要舍去。皇帝想了想,最後自縊而死。
這左良玉聽得消息,他卻是按兵不動。他不去救助大明朝,而是派了幾股士兵到大彆山中去剿土匪去了,以達到鞏固自己地盤的效用。試看天下形勢,再伺機而動。
現在,趙曉琳跟楊書成已是打聽得明白,他們是平頭百姓,也不能率領隊伍去救大明朝,他們要做他們的事情,於是就朝西北山中而來。
楊書成去過聖女教,他就帶著趙曉琳朝深山裡走去。
兩人騎著驢,在山道上行走。
一直走了七八天時間,才來到聖女教附近的山中。
楊書成站在一座山峰上,望了半天兒,確定了大致方向。
一直朝裡走,越走越覺得道路熟悉。這樣,走了四五天時間,兩人轉入大道上來。卻望見沿途有士兵推著糧草朝山裡運輸。
楊書成兩人走下山道來,攔住一個士兵問道“這位兵爺,這是朝什麼地方運糧草啊?”
這個士兵望見楊書成有禮貌,也就好心地答道“官兵要去剿滅聖女教,朝前麵運糧。”
楊書成又問道“這是誰的部下啊?”
“左將軍。”
這個士兵推著車,耐心地給楊書成答了話,可他旁邊的一個年輕士兵的脾氣可就不算好了,他望見楊書成身邊的一個女子長得如花似玉,如夏初的山花般嬌豔,他可就起了邪心了。
他放下糧車,對著楊書成喝道“你是邪教的奸細,在這裡打聽。來人啊,兄弟們,把這個奸細給綁了。”
其他的士兵望見楊書成身旁的美女,心裡庠,早就想動手了,隻是彼此還謙讓了一下,現在見一人首先發難,他們馬上行動起來了,放下糧草車,拔出刀來,呼啦一下就把楊書成兩人給圍住了。
可趙曉琳此時並不想與官兵為敵,她朝楊書成使了一個眼色。她立即念動咒語,立時雲霧迷霧,從那山上漫延了下來,霎時,山道上濃霧茫茫,對麵不見人。
趙曉琳顯起神通,頓時狂風頓作,飛沙走石,官兵亂成一團。
楊書成忙騎上驢,跟在趙曉琳的後麵,衝出煙霧外。
兩人擺脫官兵的糾纏,又遠遠地跟在官兵的後麵。這樣,有官兵在前帶路,楊書成兩人朝聖女教而來。
一直走到傍晚,已是來到聖女教了,隻見官兵漫山遍野,把聖女教圍住。
來到這裡,趙曉琳卻不急於去救聖女教了,她對楊書成道“老婆婆的墳在什麼地方?”
楊書成也不明白,聖女教危在旦夕,她不去救,從而統一聖女教,而要去老婆婆的墳前?
楊書成想不明白,也不便多問,隻是道“請跟我來。”
兩人下了驢,繞過官兵,翻過了幾座山,走在山上,已是聽得見山裡是喊殺連天,趙曉琳是不管不顧,隻是低頭朝前走。
楊書成隻得帶著她朝前走,來到一處山坡前,前麵已望得見一座山洞了。山洞前有一座孤墳,就是老婆婆的墳了,上麵已是長滿青草。
兩人來到墳前,那趙曉琳跪下,對著墳磕了幾個頭,道“師父,你把總教主之位傳給我,這是多大的擔子啊,恐怕弟子承擔不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