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nbp;李星殉主
這裡是夾山寺後五六裡遠的一處幽穀。
遠處青山連綿環繞,林木繁茂,鳥鳴婉轉,眼前一條河流湯湯流敞,背後一派青山,如展旗一般。
李星選擇了一個好地方,楊書成兩人相幫著挖了一個墓穴,李星早準備了一個大鐵櫃,把李自成的衣服、帽子、印信,還有一柄佩劍放進大鐵櫃裡。
然後,李星把大鐵櫃鄭重地放進墓穴內。
三人默默地用黃土掩埋,成了一座小墳。
在墳前豎著一塊大白石,李星拿著劍,想了想,在石麵上刻下:“奉天玉和尚”字樣。
李星對楊書成道:“李自成早年在陝西,由於打抱不平,曾出逃在寺中,僧號玉和尚。”
三人埋好墳,這時,天色已昏黑,四周樹木黑魖魖的,大風吹起,鬆濤陣陣,如海潮湧起,如戰鬥聲響。
三人席地坐在墳前,拿出早已準備的酒菜,三人喝起酒來。
李星講述了自己的過去。
他年輕時,家裡還算富足,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他勤學苦讀,考中了舉人。
次年進京會考,&nbp;據說當時,科場試題泄露,有落第的舉子們聚眾鬨事,他也曾參加,後遭到通緝,他逃回了家鄉。
想著在這亂世上,讀書無用,就棄文從武,四處尋訪名師,學得一身的好武藝。
待他從山中回到家鄉,已是五年之後,回到家中,事過境遷。
他的家遭到官府迫害,家破人亡。
他夜裡潛進府衙,殺了知府全家,後才逃亡江湖。
崇禎年間,陝西連連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四處逃亡,餓殍遍野,官府不知體恤百姓,反而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
朝廷終於知道陝西旱情,運糧來救,卻被一股貪官汙吏貪汙,百姓什麼也沒有得到。
百姓造反,官府反而來鎮壓,遇著災民就殺,來冒充自己的功勞,因此陝西賊情越來越大,最後竟成了燎原之勢,官府再也難撲滅了。
當時,造反的流賊有好幾股勢力強大的。
李星投靠了幾家,覺得他們到處搶劫,胸無大誌,終於成不了氣候。
最後遇見了李自成,他在這幾股流賊中,紀律最為嚴明,他也曾讀過幾年書,胸懷大誌,李星覺得他可以輔佐,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李星既然認定了真正的主人,就一心跟著他,李星胸懷韜略,很替李自成謀劃了幾件大事,因此&nbp;李自成對他很是倚重,言聽計從。
李星也認為遇見了知己,一心輔佐他,嘔心瀝血,在所不惜。
今年闖王進京,開國建號,滿以為功成名就,哪知被吳三桂勾結清兵進入山海關,李自成才坐了三十多天的皇帝,就被迫離開了京城。
一路上被清兵追著打,越打隊伍越少。李星就提議聯合大明一起對抗清兵。
哪知李星帶著白玉瑤跟楊書成兩人,來回奔波幾個月,一事無成,等趕了回來,李自成也被清兵殺死。
李星跟楊書成兩人說著往事,便說便喝酒。
他從來沒有說過這麼多話,他也從沒有在兩人麵前提起過自己的過去。
兩人覺著他沉毅果敢,足智多謀,都很佩服他。
今夜聽他一席話,都覺著他是個大英雄,雄心抱負,差一點兒成功,沒想到一敗塗地,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兩人不知道怎麼安慰他,隻是端起酒碗來,跟他碰碗喝酒。
李星臉有些微紅,他一向酒量很大,要是李自成不敗,他做個宰相,才能也是綽綽有餘,可現在一切如一場夢一樣。
李星有些醉了,他說道,我們在南京劫的那十二大箱金銀珠寶,雖然放在陳莊主那兒,可我還是不放心,俗話說,白酒紅人麵,黃金動人心,我怕有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