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眼睛已經紅紅的,甚至有想哭的衝動,因為從故事裡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畢竟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畢竟這一輩子,有幾個人沒有默默地喜歡過一個人呢?
尤其是在中學時代,不論是炙熱的暗戀,還是懵懵懂懂的情愫……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
但是卻以為自己的膽小,或是自卑,或是其他原因,終究沒有說出口。
那些沒能說出的告白,彆人永遠也聽不見了。
秦涵看到顧子平眼睛有點紅,當即樂了“你什麼意思?不想來怎麼還看感動了呢?”
顧子平有些憂傷“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喜歡過的一個女孩。”
秦涵頓時瞪直了眼睛“你再給我說一遍!”
“咳咳……趕緊回家吧!”
眼下看過這部電影許多觀眾,下意識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純粹的講述暗戀的故事。
倒是王燁柯覺得,好像不隻是講了個純愛故事這麼簡單。
因為影片中,似乎還有一條暗線貫穿了整部電影,那就是生離死彆。
男樹之死,女樹父親之死,女樹差點病死……
影片主角們的一舉一動,或多或少都在被死去人的影響著。
所以,死其實也是生的一部分。
死並非生的對立麵,而是作為它的一部分永遠存在。
影片裡的人,都在麵對死亡中,蛻變成長。
但因為影片是一部偏文藝的愛情片,攝影畫麵也很唯美,觀眾第一時間基本不會去思考死亡,這麼一個沉重的話題。
其實,原作者在這部電影中,的確是加入了對日式死亡美學思想上探索。
對於人一生所必然麵對的,類似死亡這些無可避免無法挽回的經曆,應該怎樣看待和對待的問題。
其實這是不同文化與信仰的問題,日本的文藝工作者,總喜歡在他們的作品中加入對死亡的獨特思考。
並且他們在文藝作品中對死亡的描寫,畫風總十分清新唯美,讓人感覺不到太多死亡的壓抑。
就像《情書》這樣。
如果《情書》隻是一部純粹的愛情片,依然也稱得上優秀,隻是單薄了一些。
加入對生與死的探索,影片就顯得厚重了許多。
王燁柯是抱著批判的想法來看這部電影的。
但是影片結束之後,他坐在影廳裡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批判了。
反而被這部電影打擊了。
對於現在還隻有二十幾歲的江述而言,能拍出這樣一部結構完整,愛情與生死一明一暗雙線並進毫不突兀的電影。
那是真的很有天賦。
在清新唯美的文藝片裡,加入死亡這樣沉重的話題,還真是有想法……
更有想法的是,他把死亡都能拍得這麼清新唯美。
想想自己,像他這麼大時,拍出來的電影還稍顯青澀。
哪怕是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一輩子拍了那麼多文藝作品,都是圍繞著情情愛愛打轉。
曾經是把愛情是拍到極致了,但從沒想過在愛情電影裡,還能不留痕跡地融入對生死的探索和思考。
感覺自己這麼多年拍了那麼多電影,好像沒有一部能超越它的……
“唉……”
王燁柯幽幽歎了一聲,在影廳裡坐了兩分鐘,直到廳裡的觀眾走得差不多了,他才緩緩起身。
王燁柯打開手機,看了看網絡上的評論。
有不少誇情書的,但也有很多噴的。
“剛看完情書,垃圾!江述還是回去拍電視劇吧!拍電影沒一點進步!”
“被江述騙了,千萬不要看情書!劇情稀爛無病呻吟!”
“江述果然是來割韭菜的,這種電影也好意思拿出來給人看,我吐了!”
“……”
看到這些評論,王燁柯內心十分複雜。
這些人明顯就是水軍,無腦瞎噴。
雖然他並不喜歡江述,但也不喜歡這些人。
甚至一度還想反駁他們,但最後忍住了。
就在這時。
他的手機響了,是沉嘉玉打來的。
“王導,《情書》怎麼樣?是爛片吧?”沉嘉玉頗為期待地問道。
王燁柯沉默了一會兒,才道“你可以自己去電影院看看。”
沉嘉玉聞言,大概也意識到了什麼,聲音低了下來“王導你就直說,以你的標準能給幾分?”
“九分吧!”
“九分?”沉嘉玉驚到了“王導,您拍了那麼多部電影,某瓣評分還沒一部上9的呢!”
王燁柯“……”
你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咳……王導您這是在恭維他,太謙虛了。”沉嘉玉急忙換了個話題“咱們項目到哪一步了啊?”
王燁柯又沉默了一下“這個項目暫時先壓一壓,我再考慮考慮。”
“啊……王導您不會不拍了吧?我這錢都準備好了啊!”
王燁柯搖了搖頭“我不能這麼心急了,你去投彆人吧!再見!”
與此同時。
當初宋晴文用小號在逼呼發的那篇回答又火了。
因為她當初預言《情書》最後一句台詞的最後一個字,果然是對的。
……
------題外話------
一點多還一章,不用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