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耕是魯國鄆城人,即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冉堌鎮人,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出生於公元前544年,比孔子小七歲。
對了,孔丘現在幾歲?
到公元前526年時,孔丘26虛歲,冉耕應是19歲。
冉耕早就聽說了孔丘,知道這是一位國君都親自送魚以祝賀生子的賢人,知道孔丘為求父母合葬在五父之衡停棺打聽父親墓地,也知道孔丘在儒術方麵非常有成就。
年輕的冉耕,與孔丘一樣,祖上極其顯貴,但如今沒落為士。
不管如何,大家仍舊都是貴族。既然是貴族,那自然得有貴族的風範。
這個風範,應該就是知書達禮。
孔丘的知書達禮在當時被廣泛流傳,冉耕聽說孔丘在曲阜闕裡開辦私學,就慕名前往,拜孔丘為師。
對了,孔丘辭去了在季氏家族的工作,當了專職老師,難道不收學費嗎?
當然收的,否則豈不是要餓死?
據說,孔子的學費為束修,據說是指十條臘肉。那意思就是隻要有人給孔子十條臘肉,孔子就收其為學生了?
至少筆者不這樣認為,雖然孔子後來自己說,隻要束修即可招為學生,並認真教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教誨焉。”
但筆者認為,孔子這話的意思就是,關於學費多少無所謂,哪怕因為經濟困難,隻是一點點,如十塊臘肉,自己也會認真教導的。
如果真按一學生十塊臘肉標準收費,整個孔府,豈不是堆滿了臘肉?
還有,當時又不是象現在的家教一樣,每小時多少學費,或者每天每個月多少學費。
一旦成為孔子的學生,那是終身製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孔子明碼標價,要求學生給自己的學費是三塊臘肉。
當時有學生就覺得老師鑽到銅錢眼裡了,問為何非得要收學費,對有些困難的學生難道不能減免學費嗎?
孔子嚴肅道連三塊臘肉都不舍得的人,你指望這種人會傳播我的思想嗎?
這個故事應該是杜撰的。
而且可以相信的是,並非誰都有資格成為孔子的學生。學生選擇老師,老師當然也要選擇學生。
對一些意誌不堅定、不願成為儒家弟子的學生,相信孔子先生也不屑教導。
孔丘辦私學,收學生,象冉耕這樣的好學生,孔丘當然是很高興成為其老師的。
冉耕對老師的學說是真學真信真用,而且從中受益良多。
到後來,他把自己的兩位兄弟冉雍和冉求都引入孔門,一家三兄弟都成為孔子的學生,也是一樁美談。
必須注意的是,在孔子的三千儒家弟子中,冉氏三兄弟的地位非常高,我們在後麵有機會慢慢講來。
好了,現在就讓孔子慢慢辦學吧。
對了,有人要說孔子是三十歲才開始辦私學,因為孔子說過他自己是三十而立,這個立就是指自己創業辦學。
也許可能差不多吧,我們不爭論。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魯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