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侍中那時候提出派戶部大臣過去查看。
被皇帝斥責了。
沈中書當做不知道這件事情。
現在被其他幾個皇子攛掇死了的老農子女來鬨事,還讓江南的學子寫了陳情書。
博落回看到了折子氣的忍不住開口
“數千條人命,一句造反的刁民就給定罪了。老百姓不過是為了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不會踐踏,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件事情一定要嚴查。”
沈中書故意咳嗽了一聲,看向了成王,卻見成王好像是局外人一樣坐在那裡閉目養神。
“五皇子當時做的也沒錯。叫人先抓人關起來,再一個個地嚴查。該處置的還是要處置,誰知道有百姓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鬨了起來。
那些老百姓拿鋤頭去打馬頭,你說馬都是些畜生驚了自然滿地亂跑。”
沈中書說得有理有據。
皇帝在簾子後麵點點頭,很高興沈中書的識大體。
“中書大人一句輕飄飄的在有心人唆使下鬨起來說的好。在誰的唆使下,有沒有證據說有人指使老百姓鬨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博落回摁著腦門子,想起夏天有一次蘇侍中喝醉了酒。
嘴裡說了句,江南的百姓們苦啊。
當時,博落回沒當回事。
原來那些百姓死於官員的激進做派中。
沈中書麵色很難看,博落回的性子比蘇國公還要硬。仗著出生寒門兩袖清風,根本無所畏懼。
平等地噴每一個人。
“博侍中言重了。改農為桑是國策,必須辦。”沈中書話鋒一轉,看向了康王。“這件事情不是我經手,我也是就事論事。
老百姓損失的不過是一季的麥子,完全可以跟官府提出條件減免稅糧。
到了秋天,還能產絲賣銀子。
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要著眼於長遠來看。政策肯定是好的,也是為了老百姓好才會推行。那些愚民沒腦子,偏聽信有心之人的挑唆鬨事。”
沈中書越說越激動。
“博侍中是在質疑皇上的政策嗎?”
一直不說話閉目養神的成王睜開了眼睛,“博侍中也就是心係老百姓,他寒門出生知道老百姓的苦楚。”
“我知道博侍中出生寒門。不是不給老百姓活路,是替老百姓想好了發家致富的路子。”
沈中書的話說進了皇帝的心裡。
他也沒有心思打坐了。
歪靠在榻上,不斷地點頭。
就差給沈中書鼓掌,看來隻有沈中書才體諒他當皇帝的苦心。
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老百姓啊。
博落回氣的快要笑了。
“沈中書說得輕巧。你也知道桑苗要到秋後才能產絲,產的那點東西換得回當年的糧食嗎?
老百姓等著夏天的糧食繳稅填飽肚子,還有夏天插秧秋天再收割的水稻。
你當老百姓家裡有多少存糧?還是他們把嘴巴縫起來,等著秋天產絲後再去吃飯。”
“青黃不接,說的就是初夏的時候。多少人靠野菜草根子充饑,江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點,但也沒辦法有多少存糧。”
“中書大人怎麼不把府上的糧食送去給老百姓,你叫人實打實的稅收全免,糧食發了下去。看看有哪個老百姓會跟政府的國策過不去。
百姓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讓他們不顧性命鬨事,必然是沒了活路。”
皇帝抬手將硯台丟了出來。
殤厭眼明手快,趕緊借力把硯台打歪了。
博落回出了一身冷汗。
硯台分明是衝著他來的。
沈中書站了起來。
想要怒罵博落回,這個死東西太不給他麵子了。
成王站起來打哈哈,“好了好了。都是公務,咱們和氣一點。”
沈中書頓時委屈起來。
“桑田的收入又不是進入我的腰包,也都是為了江南的老百姓。那些桑農得了便宜還要鬨事情,找誰說理去。
都說減免稅收,都說缺糧食。戶部就不缺嗎?
到了年底,各個部門都要銀子要糧食。你讓老百姓減免了,拿什麼給六部。”
眾人不說話了。
喜歡三嫁權宦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嫁權宦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