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大丫定親的事,宋長生開始準備去林安縣赴任的事。
林安縣在燕州的南邊,河間的北邊,夾在兩處,這個位置的官員很容易受兩地的轄製,還好宋長生和魏荀關係不錯,隻要魏大人能一直在河間府乾下去,那宋長生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這次宋長生不打算帶家人一同前往,桃花鎮距離林安縣一共六七天的路程,並不算遠,宋長生打算安頓好了再接家人前往。
而且此次何夫子也打算前往,陪著宋長生一起赴任,何夫子的學生們幾乎全都出師了,隻有一個宋章尚且年幼,何夫子放心不下,又擔心宋長生在林安縣孤立無援,因此直接關了學堂,打算去林安縣定居。
這下輪到宋長生痛哭流涕了,他這輩子何其有幸,竟然能遇上何夫子這樣的恩師,何夫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灑脫。
“我這把老骨頭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半輩子都在教書育人,如今老了老了,竟然想起建功立業了,真是老夫聊發少年狂,長生啊,你不必自責,是老頭子倚老賣老,非要跟著你去的!”
三丫看了激動的不行,來了來了,終於要開始搞事業了,她的雄心壯誌又燃起來了!
宋長生一行人四月二十八出的門,五月初六下午到的林安縣縣衙。
前任縣令調任到北邊管軍需去了,臨走時將衙門的事全都安排好了,甚至連各種公文都歸置的很整齊,宋長生看著清單一目了然。
“這是萬縣令留下的東西?”
堂下站著林安縣的縣丞,姓常,是去年剛到的林安縣。
常縣丞回話“這是萬縣令留下的,萬縣令說本縣難得有餘留,就留給繼任者務民生了,簿子上都記清了,是去年的商稅餘留,一共六百一十四兩。”
林安縣果然貧苦,一年財政收入就餘下這麼點銀子。
宋長生微微一笑,“萬縣令果然清正!”
是的,萬縣令也許不夠聰明,沒能增加縣裡的財政收入,但他絕對是個公正不阿的人,要不然也不會被調去管軍需。
“大人,您進城的時間晚了些,後院還沒來的及清掃,要不今天先去下官家裡歇息吧?”
常縣丞也是好意,縣令來的突然,現在打掃也來不及了。
“不急,我先看看這段時間的公文,找幾個人打掃兩間屋子就行了,彆的等明天再清掃。”
朝廷的公文是一定要看的,他三月離京,已經兩個多月不曉朝政了,以前在翰林院還好,左不過是批注史書經義,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現在他都是一方父母官了,要是錯過了什麼政策,那罪過可就大了。
常縣丞安排了幾個人幫宋長生打掃後院,見宋長生一到府衙就翻看公文,清點籍冊,也算鬆了口氣,隻要新任縣令是個勤勉乾事的,底下的人也算得了濟了,前麵萬縣令走的時候,就提前調走了上一任縣丞,兩人是多年的搭檔,萬縣令得勢,縣丞也跟著升天,他希望自己也有這個好運氣。
晚飯也是常縣丞讓人送到府衙的,宋長生暫時先放下了手裡的公文。
“常縣丞快坐,本官剛到林安縣,一切還沒熟悉,以後還要仰仗常縣丞多費心了,不知常縣丞今年貴庚啊?”
“不敢稱貴,下官今年四十有三。”
“那你就是兄長了,我今年三十有六,比常兄小七歲。”
常縣丞抱拳,“不敢和大人稱兄道弟,下官不過癡長幾歲罷了,比不得大人年輕有為。”
宋長生親自扶他坐下,“我初來乍到,都是常兄幫著跑前跑後,就衝常兄這份辛苦,也擔的起我這一聲兄長。”
飯後宋長生親自送走常縣丞,回到後堂,何夫子已經等著了。
“這個常縣丞倒是跑的快,隻怕早就安排人盯著呢。”
宋長生也猜到了,“不管他是何居心,隻要是個辦實事的,那就可以用,咱們剛到此地,萬事都以和氣為先。”
宋長生在林安縣收服班底,李家村的宋家也沒閒著。
這次他們去林安縣,是要長住的,不可能三天兩頭回村裡,所以房子就要安排妥當,宋家和村長的關係好,直接把房子托付給他們也放心。
其次就是家裡的東西了,此去少不得要住上幾年,凡是用得著的東西都要帶上,衣裳擺設,鍋碗瓢盆,還有雜七雜八的一些東西,四五輛車都塞不下。
再加上宋家要遠赴燕州,親朋好友皆來送行,劉氏又一一拜訪回禮,再把剛收的禮物打包裝車,等宋家收拾好了,又去鎮上幫何師母收拾東西,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出發的時間都到了六月中旬了。
王信帶著慧節親自護送他們,慧明的媳婦兒生了,生了個大胖小子,王信升級當了爺爺,一掃前些時日的頹喪,大手一揮,讓慧明留在了桃花鎮,自己帶著慧節出了門。
一路上王信都神采飛揚,每遇驛站投宿,奉上宋家的官眷戶籍,驛站上下全都客客氣氣的,照顧的很是周到,不比從前自己借宿,驛站的夥計眼睛能翻到天上去。
等到進了林安縣,那感覺可就更好了,早有差役等在城門口,進了城又一路開道,等到了府衙後門,提前就有各家的仆從等著了,連卸車都不用他們操心。
“長生啊,哥哥算是開了眼了,如今你才當了縣令,就已經如此風光了,要是他日你當了大官,那哥哥都得讓人捧的找不著北!”
宋長生在門口接上他們,聽了王信的話哈哈一笑。
“姐夫這是鞭策我呢,讓我好好當官,爭取早日升遷!”
三丫跟在大人後麵,這次她還是有點暈車,雖然提前含了山楂片,但是頭暈惡心的感覺還是很強烈。
古代的交通工具太折磨人了,三丫適應不了,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學騎馬,要是實在沒馬可騎,那騎騾子騎驢也可以,反正就是不坐車了。
府衙的後院非常大,宋家人一人一間也住不完,這點三丫非常滿意,宋家三姐妹不用擠在一起。
宋長生給何夫子夫妻安排了個小院子,緊挨著角門,方便他們出入,宋章被安排到了前麵,和宋長生的書房挨著,宋老爺子夫婦還是住在正房,劉氏住東廂,三個女兒住西廂,宋嫂子和陳嫂子住耳房,柏樹住在後門那裡,方便他看守後門。
等宋家人都安頓好了,三丫把小黑和小狸放了出來,一家子整整齊齊住進了府衙。
喜歡古代生活日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代生活日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