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夏軍備的研究,多是秦天縱提供圖紙,供他們學習,從而打造出裝備。
但這樣的模式想來是沒法長遠的。
難道不提供圖紙大夏的工匠就不能自研了嗎?
若是如此,豈不是稍微運氣不好,大夏就會陷入軍備停止的局麵?
所以才有了後麵大夏自研的存在。
就比如升級版的炎黃刀、赤炎床弩等等。
不過這個自研多的還是工部高層聚集在一起研究的結果,中低層的工匠很少涉及其中,頂多是出謀劃策,想一些點子罷了。
這樣情況的形成,自然是由於大夏多古人,少今人的現狀形成的。
此前董輝就任工部尚書之後,在工部的例會中倒也提起過此事,不過由於事務繁忙的原因被擱置了。
如今再次聽到此事,歐冶子便是關注了起來。
“王上,您的意思是將大夏軍備的研究交給低層工匠?”歐冶子詢問道。
“可以這麼理解!但這樣還不夠。”秦天縱點了頭,“本王建議可以依靠民間的力量,大夏如今千萬人,一人一個點子那就是數千萬個。
若是工部能夠拿出來一份錢,資助工部的能工巧匠,以及大夏民間的一些力量投入研究的話,說不定能取得一些進展。”
歐冶子若有所思。
半晌後,說道。
“王上,若是如此那對於工部的壓力很大,畢竟資金有限。”
秦天縱笑著搖了搖頭:“不一定需要花這麼多。可以先看到一定的成果,再由工部投資嘛。
亦或者,若是意見被工部采納,以後每生產一件,此人就能得到一部分的錢財獎勵。
當然,工部自身的工匠也不能忽視。
那些創造力強的工匠,工部可以批複一定的資金,幫助其研究嘛,研究出來的東西工部與工匠共有,雙方都得利,你可以管這叫‘發明專利’。”
聞言,歐冶子眼前一亮。
發明專利!
對,此前董輝就是這麼說的。
董輝不愧是與王上同一個時期的人,竟然想法都一樣。
“王上,此法甚妙,若是如此恐怕真能取得一些成果。”歐冶子一臉喜色道。
“不止這些!既然話說到這了,那本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後續,本王會以內帑、國庫、工部三方共同開展一個項目。
以天工開物殿為基礎,打造一個屬於大夏的研究之地,每年會拿出一大筆錢錢財以供大夏研究需要。
凡是能夠提高大夏生產能力,提高大夏戰鬥力的研究用具,均能獲得獎勵,甚至資助,優異者可入神工閣,成為大夏神工閣一員。
充分挖掘民間能人,提升工匠積極性,以供大夏生產所需。
此計劃,本王將其命名為‘天工開物計劃’。”
此言一出。
歐冶子腦中不覺的浮現出了藍圖。
若是真如此。
那真是大夏之福了。
工匠最怕什麼?
其一,怕人覺得這是賤業,不思進取的表現。
其二,怕沒有錢。畢竟工匠可是極為消耗錢財的,材料費用極為高昂,若後麵沒有大量錢財支持,根本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一點,有神工閣的存在,以及戶籍製,倒是已經解決了。
但第二點卻是個難點。
然而,如今若是“天工開物”計劃啟動,那對於大夏有誌於工匠之人確實是一大福事。
“王上仁政,此乃是大夏匠師之福,您放心,微臣定不負王恩。”歐冶子感激道。
作為工匠。
他是最能夠體會其中的不易。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固化的思想之下,乃是整個華夏上下千年工匠的退步,這一點作為工匠,他沒法改變。
但如今,有了如此明君。
那對於工匠技藝的提高和發展,將擁有無限的好處。
一旁。
秦天縱倒是沒有繼續再細說。
他非是這方麵的專業人士,隻能夠提個大概。
這些東西想要詳細執行下去,恐怕還需要大夏眾人群策群力才行。
不過,這樣也夠了。
作為一國之主。
能夠提供正確的方向便可,若是事無巨細,那養那麼多官吏作甚?
離開了製作赤炎連弩的地方,他又在其他地方轉了一圈。
倒是發現了不少好東西。
比如那用來貨物運送的“駟馬車”。
這玩意是他當時在滄溟域得來的,算得上一件非常實用的器物,他將圖紙交給天工開物殿後,便是沒有管過,如今想不到已經有了一些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