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平台調查顯示,00後作者中,60的人把網文寫作當作“副業體驗”,而非職業規劃。
四、工作室“降溫”:從“流水線造神”到“ai搶飯碗”。
網文工作室曾是行業最神秘的“印鈔機”。
他們像富士康一樣批量生產“總裁文”“戰神文”等,槍手們日更兩萬字,月入過萬不是夢。
有工作室老板炫耀:“我們同時養著20個槍手,專攻無線端,隻要標題帶‘戰神’‘神醫’,閉眼都能賺錢。”
現在呢?工作室老板比槍手還焦慮。
某頭部工作室負責人算賬:“以前千字20元的續寫單,現在8元基本上沒人接。價格這麼低,誰還坐電腦前憋字?”
更可怕的是ai的降維打擊。
某平台推出的“ai輔助寫作”功能,能自動生成爆款開頭、續寫狗血劇情,甚至能模仿大神的文風。
有槍手自嘲:“現在我的工作就是給ai當校對,它寫‘他眸中閃過一抹寒光’,我改成‘他瞳孔驟然收縮’,多賺2元。”
網文四大興盛信號集體消失,暴露的是整個行業的“係統性內傷”。
網文圈早就不是那個“草根逆襲”的江湖了。
網文行業寒冬或許還比較遙遠,但寒風已經悄悄吹來了。
所以說,網文行業是否回暖,不是看冷冰冰的財報數據,而是眾多寫手的切身感受。
高傳龍看完這個寫手的留言,感覺有道理,又感覺哪裡不對勁。
畢竟,現在寫網文的人越來越多,怎麼能說網文不興盛呢?
他繼續瀏覽留言,突然眼睛一亮。
原來是另一個寫手從網文中層作者生存現狀來分析:
許多中層作者“撲街”、生存艱難的困境,說明網文行業衰落了,而不是回暖。
平台算法推薦體係呈現“贏家通吃”特征,頭部100部作品占據85以上流量,中層作者作品即便質量達標,也難以突破流量壁壘。
起飛網月活躍用戶數連續兩年下滑,付費用戶持續減少,直接導致中腰部創作者收入銳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種“頭部虹吸效應”迫使很多作者陷入“為字數灌水”的惡性循環,優質內容產出能力持續退化。
影視公司為降低改編風險,優先選擇已有粉絲基礎的頭部ip,導致起飛網版權運營收入中85以上來自前20部作品。
這種“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使中層作者即便創作出優質內容,也難以獲得衍生開發機會,創作積極性遭受嚴重打擊。
網文行業中層作者生存困境的加劇,折射出行業深層的結構性衰落跡象。
平台算法機製與資本壟斷的雙重擠壓,正將行業推向“頭部通吃、中層塌陷”的惡性循環。
目前,起飛網中層作者生存空間被持續壓縮。
另外,創作生態的異化與內容同質化,成為行業衰落的顯性表征。
某頭部平台編輯透露,平台算法對“霸道總裁”“贅婿逆襲”“都市高武”等標簽的權重傾斜,導致同類題材占比從五年前的42激增至今年的78。
這種工業化生產模式催生了大量“數據泡沫”。
其中2350萬字的《校花的貼身高手》連載16年仍未完結,暴露出平台按字數計酬機製下“注水創作”的泛濫。
高傳龍看完留言,略感失望:這個寫手留言隻談了起飛網中層作者現狀,而忽略了西瓜網,以偏概全,有失偏頗。
他最後喃喃道:“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喜歡這裡有一個超級寫作係統請大家收藏:()這裡有一個超級寫作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