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中對狐的觀念_覺醒失敗後我回山裡種田_线上阅读小说网 

中國之中對狐的觀念(2 / 2)

九尾狐的現世也被認為是太平盛世的吉兆和王者品德行為承天順民的證明。此觀念的來源或許與上述天璣星的情況有關。

《白虎通德論》卷五《封禪》雲「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春秋潛潭巴》雲「白狐至,則民利;不至,則下驕恣。」東漢·宋均注「狐,陽精也。白者,神也。清白則民受利焉。不至,君無治行,故下驕。」《孝經援神契》雲「德至鳥獸,則狐九尾。」東漢·宋均注「王宴嘉賓,則狐九尾。」

後世史書記載漢章帝時期亦有見九尾狐出現,這是因為漢章帝改變了前代以來嚴切苛刻的政治環境,故而被史家認為是有道之君,是為「寬厚長者」之故。

南朝《宋書符瑞誌》「漢章帝元和中,九尾狐見郡國。」《東觀漢記》卷二《肅宗孝章黃帝》「(元和)二年,……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小結

以上便是活躍於漢代廟堂上的「瑞狐」——九尾狐、白狐、玄狐的祥瑞性之由來。

其中,在讖諱家們的極力渲染下,九尾狐成為了天命、皇權和盛世的象征,相較於其他吉祥物而言屬實格外耀眼。其祥瑞符命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

應帝王之興

應帝王之德

應國民之利

應星象之運

此外,至晚到西漢晚期,九尾狐已經成為了不死的神獸,與西王母、三足烏、蟾蜍、白兔一起受到漢代人們的禮拜,並廣泛出現在漢代墓壁畫、帛畫等圖像材料之中。筆者將之定類為「神狐」。

雖然在漢畫像中亦有見隻有一條大尾巴及尾巴分叉數較少的神狐,但以筆者目前搜集到的材料來看,九尾神狐出現的次數是壓倒性地多。不過它們在西王母圖像係統中的角色定位似乎差彆不大。

漢代人或許認為這種「神狐」有以下神性及身份。

不死與長生的象征

可來往天人之間的西王母神使

司人間生育之事的神獸

尾巴之數為九所象征的極陽屬性

與三足金烏一起居於日中的神獸

這種「神狐」形象對瑞狐文化應該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彆是瑞狐中的九尾狐。

第三部分瑞狐文化的具體流行情況

「瑞狐文化」萌芽於先秦,興起於西漢,盛行於東漢、衰落於南北朝,複燃於北魏,沒落於隋唐。整個演變過程的時間跨度較長。

在道德內涵和政治內涵的結合下,瑞狐文化風靡一時,並在東漢時期達到顛峰。

瑞狐文化之興盛——東漢

在漢代朝野的大力鼓吹下,以九尾狐為代表的瑞狐都成為了政治靈符,是上古聖王的基本配置、是天命之所應,有道明君在位,天下太平的證明。

《東觀漢記》卷二《肅宗孝章黃帝》「(元和)二年,……白鹿、白兔、九尾狐見。」《白虎通德論》卷五《封禪》雲「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孝經援神契》雲「德至鳥獸,則狐九尾。」東漢·宋均注「王宴嘉賓,則狐九尾。」《藝文類聚》卷九九引《春秋潛潭巴》「白狐至,國民利不至,下驕恣。」《藝文類聚》卷九九引《黃帝出軍訣》「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有玄龜銜符,從水中出,置壇中而去。」

作為瑞獸的九尾狐、白狐、玄狐,常見於漢代書中,緯書中尤為多見,當中又以九尾狐最多。故若論祥瑞性,該是九尾狐最重,白狐和玄狐不相伯仲。

另有青狐、文狐之說。此二者在漢之前所未見,應為漢代新說。

《藝文類聚》卷九九引《禮鬥威儀》「君乘火而王,其政訟平,南海輸以文狐。」《太平廣記》卷四四七引《瑞應編》「周文王拘羑裡,散宜生詣塗山得青狐,以獻紂,免西伯之難。」

文狐由來暫不清楚,但青狐的由來相信是與傳說中位於東(南)方的青丘有關,可能是青丘的名字或者方位使此類青色瑞狐誕生。

瑞狐文化之泛濫——三國

東漢末年,天下紛擾,群雄割據,戰亂不休。繼任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頻繁借助符命之說的力量來收攏人心。

上有所好,下必投其所好,於是三國時期便掀起了一股延續甚久的獻瑞風潮。

首先來說曹魏方麵的情況。曹丕代漢,仿效王莽故事,打出符命旗號。

魏文帝黃初年間所見的祥瑞有九尾狐、神龜、白鹿、白麋、白兔、白鳩、白雀、朱草、赤魚、嘉禾、木連理、甘露、醴泉等,這些在《三國誌·魏書》和《魏略》中也有記載。三國時期,魏國的祥瑞記載共18次。

九尾狐等瑞狐作為天命的象征,擁有粉飾太平的功能,因而受到曹魏官方重視。

魚豢《魏略》「文帝受禪,九尾狐見於譙都。」《三國誌·魏書》卷一百一十二下「(天平)十年三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王者六合一統則見,周文王時,東夷歸之曰『王者不傾於色,則至,德至鳥獸,亦至。」《宋書·符瑞誌中》載「文帝欲受禪,郡國奏九尾狐見於譙、陳。」

曹植甚至在這個時期寫了一篇《上九尾狐表》來歌功頌德。

三國·曹植《上九尾狐表》「黃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於鄄城縣北,見眾狐數十首在後,大狐在中央,長七八尺,赤紫色,舉頭樹尾,尾甚長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後知九尾狐。斯誠聖王德政和氣所應也。」

其次是孫吳方麵。

孫權時期,孫吳治下出現的祥瑞事項有鳳凰、黃龍、麒麟、靈龜、寶鼎、神雀、白虎、赤烏、白鳩、神蠶、甘露、嘉禾、木連理等,出現次數多達36次,無論從祥瑞的種類還是品級來看超過了曹魏。

這反映出吳國統治者迫切希望借助祥瑞來證明自己順應天命,鞏固政權的合法性。

最後是蜀漢方麵。蜀漢出現的祥瑞事務則較少,僅2次,原因可能與蜀漢以漢室正統自居,認為自己具備天然合法性有關。

魏國在黃初年間,吳國在孫權時期出現的瑞物最多,說明祥瑞的出現具有應時性,是當時政權之間爭奪合法性與正統性的有利武器。

為了證明己方政權的合法性,在先秦兩漢時期並不多見的各種祥瑞,到了三國時期屢次出現,其中也包括九尾狐等一眾瑞狐。各類祥瑞動物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正式出現在各國的史書之中。

瑞狐文化之初頹——兩晉

時至兩晉,九尾狐的王道內涵依舊,雖曆經亂世,但人們依然願意相信九尾狐象征太平的意義。

東晉·郭璞注《山海經》,明確指出九尾狐是周朝興盛的祥瑞,還為九尾狐作讚,稱九尾狐為「靈符」。

東晉·郭璞《山海經圖讚》曰「青邱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

這既是承襲漢代以來的讖緯思想,也是東晉時期在動蕩不安社會中無力救世的士人們的向往。

白居易《六帖》卷九七引《晉錄》「鹹寧二年,有白狐七尾,見汝南。」

七尾白狐前所未見,大概是晉人新說。

雖然晉代依然有認為九尾狐是政治靈符的觀念,但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似乎開始失去對瑞狐的興趣。

《晉書》卷四八《段灼傳》載段灼表雲「臣欲言天下太平,而靈龜神狐未見。」

可見雖然這個時期仍有所謂瑞狐現則天下太平之說,但由於社會現實卻與之格格不入,所以人們也開始不再寄望於瑞狐。也大概是因為如此,所以這一時期涉及瑞狐的文獻較少,且多是重複漢人之說。

瑞狐文化之衰落——南北朝

「祥符瑞應論」在南北朝時期大行其道。

南朝宋史書《宋書》、南齊史書《南齊書》、北魏史書《魏書》甚至分彆增列《靈征誌》、《五行誌》和《符瑞誌》,用以記載這一時期出現的祥瑞之兆和災異符命。

然而,在南方,九尾狐等瑞狐出現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僅有的例子也不過是對前朝的追述,再無新例。瑞狐文化之頹勢顯而易見。

《宋書·符瑞誌中》載「九尾狐,文王得之,東夷歸焉。」;「漢章帝元和中,九尾狐見郡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十一月甲午,九尾狐見鄞城,有見誰。」

南朝宋對九尾狐的記載僅有三例,南齊更是沒有。可見曾經籠罩瑞狐的神聖光環於此時已是黯然無光。

另外,還有九尾赤狐之說,但暫時未知是梁人新說還是承襲漢說。

南朝梁·孫柔《瑞應圖》「九尾狐者,神獸也。其狀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國。」

這或許是應周之火德而成,又或隻是以常見的赤狐為藍本的對九尾狐顏色的猜想,也有可能是為了與南方的方位相應。

瑞狐文化之複燃——北魏

另一方麵,在北朝中後期,瑞狐文化在北魏竟又短暫複蘇。

北齊·魏收《魏書·靈征誌》記載北魏瑞狐特多,從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年(478)至孝靜帝武定三年(545)的六十八年間,瑞狐共二十九見,其中白狐二十見,九尾狐七見,黑狐二見。

九尾狐

高祖太和十年三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高祖太和十一年十一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肅宗正光三年八月,光州獻九尾狐。孝靜天平四年七月,光州獻九尾狐。元象元年四月,光州獻九尾狐。元象二年二月,光州獻九尾狐。興和三年五月,司州獻九尾狐。

白狐

高祖太和三年五月,獲白狐王者仁智則至。高祖太和六月,撫冥獲白狐以獻。高祖太和二十三年正月,司州、河州各獻白狐狸。高祖太和十九年六月,司州平陽郡獲白狐以獻。世宗景明三年二月,河州獻白狐。永平三年十月,白狐見於汲郡。延昌四年四月,兗州獻白狐。延昌四年九月,相州獻白狐。延昌四年閏月,汾州獻白狐二。肅宗正光二年三月,南青州獻白狐二。肅宗正光三年六月,平陽郡獻白狐。肅宗正光四年五月,平陽郡獻白狐。孝靜天平四年四月,西兗州獻白狐。興和三年十二月,魏郡獻白狐。興和四年四月,瀛州獻白狐二。武定元年七月,幽州獲白狐,以獻上。武定三年七月,瀛州獻白狐,二牡一牝。武定三年九月,西兗州獻白狐。武定三年十二月,魏郡獻白狐。武定四年四月,瀛州獻白狐二。

黑狐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徐州獻黑狐。高祖太和八年六月,徐州獲黑狐以獻。

單從數量而言,瑞狐在北魏出現的次數遠超此前任何時期。這種現象的出現大概是因為北魏統治階層日益漢化的關係。

北魏是一個由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權,統治範圍主要在黃河流域。翻檢《魏書·靈征誌》,連篇累牘所記災祥之事,孝文帝即位以前的內容很少,主要還是此前各代帝王在位期間的大小災祥。至於瑞狐的記載,則自孝文帝始。

而北魏孝文帝在曆史上便是以漢化的徹底而為人著稱。考慮到這點,北魏時期瑞狐文化的複蘇,相信是因為北魏孝文帝為了統治中原,於是利用在中原大地上廣泛流傳的祥瑞之說來為北魏政權在中原的統治支持。

因此,以九尾狐為代表的瑞狐文化才會在孝文帝時期大量出現。這說明了北魏瑞狐文化的短暫複蘇,究其實質隻是拓跋部接受中原文化、漢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表現之一而已。

此中,又或與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以狐指胡」的風氣有關。

瑞狐文化的泯亡——隋唐

兩漢魏晉南北朝的瑞狐文化,其興盛很大程度是借了讖緯盛行之勢。

而當隋朝統一南北後,隋文帝、隋煬帝均嚴厲禁毀讖緯之說,祥瑞之說的盛行之勢大受抑製,保存於這些文獻中的瑞狐之說亦隨之湮滅,瑞狐文化也因此失去了發展的土壤。

此後唐朝再次統一天下,盛世來臨,輝煌的實績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唐代統治者不再如亂世政權那般渴求九尾狐等祥瑞來鞏固政權。

唐代的瑞狐亦隻作為個人的符瑞出現,並不涉及國家,其祥瑞性明顯不如前代那般受到彰顯。

唐·張讀《宣室誌》卷一載,李揆乾元初為中書舍人,見一白狐在庭中搗練石上,客曰「此祥符也,某敢賀。」明日選禮部侍郎。

甚至其性質已經從瑞兆轉變成凶兆。

宋《太平廣記》卷四五一《李林甫》引唐《宣室誌》載「唐李林甫方居相位,嘗退朝,坐於堂之前軒。見一玄狐,其質甚大,若牛馬,而毛色黯黑有光,自堂中出,馳至庭,顧望左右。林甫命弧矢,將射之,未及,已亡見矣。自是凡數日,每晝坐,輒有一玄狐出焉。其歲林甫籍沒。」

同時,佛教在民間的盛行使菩薩們代替了西王母登上了百姓心中的神壇,作為西王母部眾的神狐亦不再如漢代那般受人追捧。

此外,在唐代文學作品中,漢人經常以狐狸一類的精怪比喻胡人,以書寫人和狐精之間的故事宣泄對胡人的不滿與鄙視;而此時的狐狸精在文學作品中的形像也多和西來的佛教產生聯係,相信也是因為唐代僧人多數都是「胡人」的關係。

而李唐皇室追認老子為祖先,崇尚道教,以中華正統自居,官方對「狐(胡)」的態度自然就較為冷淡,於是九尾狐也逐漸被邊緣化,最後甚至被逐出祥瑞行列。

——小結

瑞狐文化雖在北魏時期短暫複興,但這期間並沒有給這一文化注入新的內涵,而僅是對先秦兩漢瑞狐文化的老調重彈。其雖然複興,但實如回光返照,走向沒落已成曆史必然。

結語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萌芽自先秦,興盛於兩漢,衰頹於魏晉六朝,而又短暫複興於北魏的瑞狐文化,至隋唐以後就徹底衰亡。

雖然符命祥瑞之說於隋唐之世逐漸式微,但其他祥瑞生物在唐代乃至後世都依然頗有牌麵,隻有瑞狐文化徹底沒落。個中原因,相信還是與「以狐指胡」的觀念有關。

瑞狐文化的衰亡,連帶著玄狐、白狐、九尾狐等瑞狐都逐漸墮落,融入到狐文化中的另一脈——「妖狐文化」之中。狐從此被取締了作為瑞獸的屬性,最終以妖精的麵貌橫肆天下。

即使狐稍後又因其他原因而上升為「狐神」和「狐仙」,那也是妖神、妖仙,終究無法重回祥瑞之列。

番外·大禹娶塗山女神話的解讀方式

「大禹遇九尾白狐並娶塗山女」的神話,從目前的材料來看,最早記載於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卷六《越王無餘外傳》。

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製,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被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藝文類聚》卷九九、《北堂書鈔》卷一零六、《太平禦覽》卷五七一亦引此事,然出《呂氏春秋》。

《藝文類聚》引《呂氏春秋》「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

今本《呂氏春秋》不載,可能是佚文。但今本《呂氏春秋·音初篇》亦未見九尾白狐之說。

今本《呂氏春秋·音初篇》「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屈原《天問》中亦隻見禹娶塗山女之說,未見九尾白狐之說。

《天問》「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王逸注「言禹治水,道娶塗山氏之女,而通夫婦之道於台桑之地。」

所以,「大禹遇九尾白狐並娶塗山女」這個版本應該是在漢代才誕生的。其誕生契機應該如上所述般,是因王莽代漢時對五德終始說的調整而來。

調整過後,五行相生取替了五行相克,成為新的王朝更替形式,夏朝亦由此從木德變成金德,所以九尾白狐才會被加入「大禹娶塗山女」這則神話之中。

因此,針對九尾白狐的象征意味,雖然大概有三種理解方式。

九尾白狐對應大禹,象征有道的聖王。

九尾白狐出現在大禹麵前,意味著禹與塗山氏之女的婚姻將吉祥美滿,是男子佳偶的象征物。塗山人對九尾白狐的謳歌是天意的啟示。

九尾白狐是塗山的靈獸或圖騰,象征著塗山氏或是塗山氏之女的化身。禹所見之九尾白狐其實就是塗山女。塗山人對九尾白狐(塗山女)的謳歌是說娶她為妻可以幸福昌盛。

但筆者認為,第一種解讀方式應該更貼近該時期的真實情況,九尾白狐象徵的是有道的聖王的大禹,以及瑞應著夏朝的興起。

參考材料

《中國狐文化》15,2122,39,4053,李劍國

《“九尾狐”與“禹娶塗山女”傳說蘊意考》尹榮方

《九尾狐新解》蔡堂根

《九尾狐從祥瑞到妖異轉變的思想內涵——以漢唐為中心的考察》張程

《九尾白狐與禹娶塗山女神話》王守亮

《漢畫九尾狐的原型分析》鄭先興


最新小说: 遼西夜行人 共舞在無妄之前 歡迎來到我的詭異網站 喧囂未及之處 九極獨尊 開局退婚?她解鎖美食係統被雄競 序列:從瘋子開始晉升 繼承直播公司,妖族全員變牛馬 從純陽功開始加點 重回末世,從拋棄白眼狼全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