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鳴離開京都的這幾年裡,她每個月都會給建安帝寫一封書信,也不說其他,她就講一些嶺南或者西洲的事情,寫她最近乾了什麼,準備乾些什麼,封地上有啥,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她也沒有特意哭窮,而是以一個孩子的口吻,如同尋常人家的兒子一般,向父親傾訴著自己的所見所聞。
這一封封的書信,卻讓建安帝十分的滿意,還真培養出了一點父子之情。
書信也從一開始簡單的“已閱”,變成了現在的幾句溫馨的囑咐。
“雲鳴最是貼心,離開京都這麼多年了,每個月都不忘給我寫信,真是沒白疼她。”建安帝在收到鹿鳴的信時,常常這樣感慨。
就在西洲歡天喜地地接納新人口的時候,京都的建安帝又收到了鹿鳴的書信。
伴隨著書信而來的,是鹿鳴精心準備的年禮——一條長達三米的金槍魚,她還十分奢侈地用海水養著,以確保魚活著。
能在皇帝身邊服侍的人,自然都是人精,一發覺皇帝對安王的態度就知道該怎麼回話。
於是趁機恭維道“殿下真是有心了,特意送來嶺南的特產,一條比奴才還要大的魚,還是活著送到京城的呢,奴才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大的魚。”
建安帝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意。他感歎道“雲鳴這孩子,總是惦記著朕。你說就她那封地窮的叮當響的,也不見她和朕訴苦,真是委屈她了。”
內侍還能說什麼呢,她是沒說過,但是每次賞賜過去的金銀珠寶可不少。
皇帝可沒覺得自己虧了,他隻看到自己的兒子受委屈了,接著照例又賞賜了不少的金銀財寶。
接著,建安帝就興致衝衝的想要去看這條大魚,“難得有這麼大的魚,朕也去開開眼。”
說著就帶著一群的內侍宮女,還有不少好奇的大臣前去查看。
禦膳房的人得知皇帝要來看魚,緊張得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們慶幸自己還沒把魚給宰了,連忙派人將魚和木箱子一起抬了過去。
果然,那條魚確實比人還要大,此刻正生龍活虎的在木箱子裡撲騰,那尾巴甩起來的水花都濺到了圍觀人的身上,就連皇帝身上也甩了不少的水。
就這樣,建安帝也沒動怒。
無他,實在是這魚太給他長臉了。
“這魚這麼大,朕一個人也吃不完。”建安帝笑著說道,“諸位愛卿平日裡為我大周鞠躬儘瘁,實在是辛苦。
今日,朕就請各位一起用膳,嘗嘗這條大魚的味道。”
“臣等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魚”大臣們紛紛感慨道。
一時間君臣兩相宜,即便是最近又被貶了一個皇子,也未能影響到皇帝的好心情。
在第七年的時候,京城那邊來聖旨。
“皇十九子聰慧過人,允文允武,,得天地之庇佑。觀其誌向遠大,宜承大統,立安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朕今傳位於其,望其為愛民如子之明君”
鹿鳴整個人都懵了,但內侍已經將聖旨讀完好一會兒了,也沒見鹿鳴接旨謝恩,這什麼情況?
於是,內侍隻能小聲的提醒道“十九殿下,您該接旨了。”
鹿鳴身後跪著的那群官員們,還有另一邊跪著的蕭承嗣,所有人全都或驚訝,或驚喜的看著鹿鳴。
然而,此時的鹿鳴卻緊鎖著眉頭,凝視著那道聖旨,心中湧起莫名的憂慮。
她那老父親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