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謂的金融創新的幌子之下,類似於張老金這樣的普通群眾參與投資的比比皆是,這年裡,無數的小額信貸公司、金融公司、財務公司打著金融創新的名頭,在各個寫字樓裡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了,一些分管金融的領導也紛紛出席站台。
百分之幾十、百分之幾百的收益,哪個人見了不心動?
躺在家裡就把錢賺了。
其實也有些人知道這是擊鼓傳花的遊戲,如此高額的收益,總有一天,資金鏈是會斷的。
華夏的人講究悶聲發大財。
真的這麼賺錢的話,怎麼可能大張旗鼓呢?
但人又都有僥幸心理的。
都認為自己不可能是那最後一個。
一時之間,河東省人人都是張口閉口“理財”、“投資”,從公司白領到普通市民,找做生意的小商小販,甚至於不少大學生、領導乾部,都開始“理財”、“投資”了。
由於回報率實在太高了,那些手頭上沒活錢的人怎麼辦?
找銀行貸款。
畢竟貸款利率才幾個點,轉手投資,那就是幾十個點、幾百個點的收益?
貨到就是賺到!
還有的人貸不到款,那就刷信用卡,用信用卡套現,然後再投入那些投資公司,賺取收益。
可以說春節前這段時間,整個河東人的心都是癲狂的、躁動的。
上班的沒有心思上班。
做生意的沒有心思做生意。
讀書的沒有心思讀書。
心裡麵隻有一個字:錢!
後來,經濟學家還總結出了一個經驗:就是給的收益越高的所謂的投資公司,實際上越危險,因為為了維持前麵的“投資回報”,必須吸引更多的人“投資”,用後麵的“投資”補前麵的窟窿。
聚寶盆集團就是如此。
目前他們的非法集資金額已經達到500多億了,雪球越滾越大,一天的利息就要將近80萬元。
也就是說一天吸收的“投資金額”必須超過100萬元,才能勉強維持公司的運轉,而且隨著“投資金額”越多,每天吸引的“投資金額”也必須越高。
280的投資收益和5的投資提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目的隻有一個:讓更多的人入股。
所以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越是先搞越占據優勢。
當然,他們也會裝模作樣的做一些投資,妝點門麵,就像聚寶盆集團的太陽能蔬菜生產基地。
這樣好說故事。
張老金這樣的普通市民,早已經被金錢衝昏了頭腦,根本意識不到這些。
先不說投入的那280的高收益了,就是那5的高提成,那也是是一筆誘人的回報。
確實比自己賣調味品來的快多了。
一天能賺輛摩托車,還要去賺自行車乾嘛?
說乾就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