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有誌滿臉堆笑的回答說:“方主任,食用油事件發生後,華夏糧油儲運集團公司十分重視,集團公司這邊已經派出了督察組下去調查和了解情況,因為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
謝有誌還沒有說完,這邊方向東的眉頭已經皺起來了,很顯然,他對謝有誌的回答很不滿意。
看到zong紀委的人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謝有誌臉上的笑容也掛不住了,有些尷尬的在那裡搓手。
“既然集團公司的調查有難度,那就讓糧油儲運集團調查組的人回來,從現在開始,這個案子由我們開始接手!”
謝有誌一聽,整個人都懵了。
“這個..........這個不太好吧?我們已經在查了.........”
方向東冷冷地說道:“謝董事長,這不是和你商量,是通知你!”
胳膊擰不過大腿。
謝有誌的反應還是很快的,馬上點頭:“方主任,我們華夏糧油儲運集團公司全力配合........嗯,全力配合!”
..........
不少單位的人和事都經不起查。
沒有發生問題的時候都是好的,一發生問題百孔千瘡。
華夏糧油儲運集團也是如此。
一周後,方向東結束了對華夏糧油儲運集團公司的調查,其他兩個組的調查也有了結果。
主要原因無非是兩個:監管缺失、權錢交易。
監管缺失主要是食藥監方麵的問題,不僅僅是在此次華夏糧油集團公司儲油罐運輸過程中缺失監管,除了儲油罐運輸環節的監管漏洞,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管缺失還體現在多個關鍵環節,暴露出係統性的隱患。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食品安全百孔千瘡。
部分中小型食品加工廠為降低成本、掩蓋原料缺陷或提升口感,長期超範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比如蜜餞生產中過量添加二氧化硫以延長保質期,導致產品中殘留的化學物質遠超國家標準,長期食用會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麵包房為讓麵包更蓬鬆,違規添加含鋁泡打粉,而鋁元素在人體內累積可能損害神經係統。
更隱蔽的是“非法添加”問題:一些黑心商家在火鍋底料中添加罌粟殼提取物增強成癮性,在乳製品中摻入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在辣椒粉裡混入工業染料“羅丹明b”增色,這些物質均屬於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卻因監管抽檢頻率不足、檢測技術滯後,長期潛伏在食品供應鏈中。
部分食用油、豆製品生產企業使用轉基因大豆、油菜籽作為原料,卻未按規定在包裝上清晰標注“轉基因”字樣,消費者知情權被剝奪。更有甚者,將轉基因原料混入非轉基因產品中銷售,以低價搶占市場,而監管部門對原料采購台賬的核查流於形式,難以追溯源頭。
轉基因作物的非法種植監管不力。個彆地區存在農戶私下種植未經審批的轉基因玉米、水稻的情況,這些作物未經長期安全性評估就流入市場,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風險。但由於基層監管力量薄弱,田間地頭的巡查頻次低,往往直到產品進入流通環節才被發現,為時已晚。
農藥獸藥殘留問題突出。蔬菜種植戶為快速除蟲,違規使用劇毒農藥“克百威”“氧樂果”;生豬養殖場為縮短出欄時間,超量使用抗生素,甚至添加“瘦肉精”促進瘦肉生長。儘管有農藥獸藥殘留標準,但基層農技部門對農戶的指導不足,抽檢時多集中在大型種植基地,對散戶、小作坊的覆蓋嚴重不足,導致“問題農產品”通過農貿市場、小攤販等渠道流向餐桌。
水產品養殖的“潛規則”。部分養殖戶在魚塘中過量投放化肥、激素以提高產量,導致水體汙染,魚類體內積累有害物質;海參、貝類等海產品養殖中,為預防病害大量使用呋喃唑酮等禁用藥,這些藥物的代謝物在人體內難以降解,可能誘發基因突變。而水產市場的快速檢測設備覆蓋率低,多數時候僅靠肉眼觀察判斷“新鮮度”,無法識彆化學殘留。
冷鏈“斷鏈”現象普遍。生鮮肉類、乳製品在運輸過程中,因冷藏車溫度失控、配送時間過長等問題,導致產品在常溫下暴露數小時,微生物大量繁殖。但監管部門對冷鏈物流的溫控記錄核查寬鬆,很多企業的溫度監測數據可以人為修改,難以確保食品在全程低溫環境中保存。
過期食品的“翻新”操作。一些冷庫為降低損失,將過期冷凍食品重新包裝、更換生產日期後再次流入市場。由於冷庫存儲的食品種類繁多、批次複雜,監管部門的定期檢查難以做到全麵覆蓋,往往依賴企業自查,形成“監管盲區”。
這些問題的根源,既有監管隊伍人手不足、技術裝備落後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食品監管部門“不作為”、“不敢作為”,甚至一些企業同食品監管部門負責人蛇鼠一窩,同為一丘之貉,對食品安全方麵存在的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糧油儲運方麵更是觸目驚心!
拿到糧油儲運資質的物流方竟然是謝有誌的親戚。
物流方為了經濟效益置食品安全於不顧,運輸過程中不專器專用,運輸柴油汽油後直接運輸食用油,在物流方已是常規操作。
食用油生產企業也沒有嚴格把關,以至於這些受到汙染的食用油生堂而皇之的進入加工廠,最後流入百姓的餐桌。
經批準,李藍天、丁偉大、謝有誌接受調查........
顧湧案餘波未儘。
李中華到案一周後,其父李老“突發”心臟病去世。
先後有七名jj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