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建安六年的時候,劉瑁就有重立熹平石經的想法,但是在百家苑幾名專攻雕版印刷術的工匠有了一些眉目後,劉瑁就立刻推後了重立熹平石經的時間,對於劉瑁而言,既然要做,就要達到一個轟動的效果,才有吸引人才的作用。
此次回返長安,除去封官討賞,看望妻兒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此事,被劉瑁留下做雕版印刷研究的工匠告訴劉瑁,雕版印刷,已成!
其實憑借東漢末年的技術,雕版印刷術的土壤已經具備了,或許是由於東漢末年乃至南北朝時期讀書還是世家的特權,再加上戰亂頻發以及紙張的未普及,使得雕版印刷沒有土壤。
可是對於一心想要推行科舉的劉瑁來說,印刷非常關鍵,書籍的便捷化將會極大的推進老百姓的識字率,而雕版印刷的第一戰,就將從熹平石經開始!
龍首原,百家苑。
“夫人,今日邀你前來,是有一事相托。”劉瑁咳嗽一聲,一本正經的說道。
“何事?”蔡琰望著劉瑁,似笑非笑地說道。
“我想要在長安重立熹平石經,當年石經便由蔡邕先生而立,如今我想邀請夫人作為長安石經的立碑人,同時還有一件事想請您對外公布。”
“你又鼓搗出了什麼東西?”蔡琰聞言眼前一亮的問道。
“沒什麼……就是搞了個雕版印刷出來,內容便是石經裡麵的內容。”劉瑁輕聲說道。
“雕版!”蔡琰皺著眉頭,似乎不太理解。
“你來看。”劉瑁看到蔡琰的表情就知道她無法理解,因此便帶著蔡琰來到了屋內。
“當年,蔡邕先生立熹平石經後,天天有很多人在那裡抄寫,後來就有人把石經拓印下來供人抄錄,後來,我就跟百家苑的幾位師父說想研究出一種雕版,可以將內容反複刷印,那樣便可以將熹平石經的內容變成雕版,批量印刷了……”
劉瑁一邊說著一邊抬起手來,向蔡琰展示了這個屋子的情況。
隻見無數匠人和士子在屋內穿梭,他們有的手拿雕版,大聲吆喝著什麼,有的正拿著紙張印刷著,有的則拿著已經裝訂成冊的書籍向外走去。
蔡琰一下子呆住了,她一把抓過一本已經裝訂好的樣書翻看了起來,剛拿起書,她便愣住了,隻見蔡琰驚聲道“這不是《太平禦覽》裡的左伯紙!這是什麼?”
原來,自東漢蔡倫改進紙張後,在東漢末年,左伯又將其改進,後世稱之為左伯紙,但是左伯紙第一是貴,第二是容易生蟲,難以保留,相較於竹簡,更易損壞,於是劉瑁就命令匠人開始研究防蟲之法。
巧合的是,張衛、張裕等道家眾人給與的建議卻成為了解決此事的答案,在這幾位“化學家”的建議下,他們使用黃蘖來熬取汁液,然後用它來浸染紙張,紙張便可以滅蟲防蛀,隻是顏色發黃,而這,便是蔡琰震驚的原因。
“這紙為何發黃?”蔡琰疑惑道。
“防蛀。”劉瑁微微笑著說道。
“那造價?”
“相較於左伯紙,要便宜許多,這種紙張,我稱他為黃麻紙。”劉瑁笑眯眯的說道。
“你……”蔡琰匪夷所思的搖著頭道“真搞不懂你腦子裡都裝了些什麼,哪裡來的這些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下《百科禦覽》的內容又變多了……”
劉瑁笑著道“是不是對夫君我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啊,放心吧夫人,以後還有的你驚訝呢~”
“登徒子……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蔡琰白了他一眼後,又問道。
“你看,在長安重立熹平石經,是為了將天下中心重新放到長安城來,將熹平石經內容用雕版打印出來,是為了再次推廣紙張和書籍,一旦將此推廣開來,有利於我接下來的計劃。”
“你的計劃又是什麼?”蔡琰望著麵前這個年輕的麵孔,輕聲問道。
劉瑁歎了一口氣,望著天空,微笑道“我的計劃?我曾經夢中到過一個世界,那裡的孩子都有學上,有書讀,有新衣服穿,還有各種各樣的玩具供他們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