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縣,縣城。
永修縣,其實就是以前的海昏,靈帝時期才改為永修。
說起海昏二字,自然就離不開一位成就了他人的大漢皇帝,他便是被霍光封為海昏侯的漢廢帝,劉賀……
在劉賀被廢為庶人後不久,就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食邑四千,王莽篡漢時,海昏侯國被廢除,後來劉秀重建大漢王朝,恢複劉氏天下,劉會邑又被恢複為海昏侯。
漢和帝永元十六年,在南潦河的源頭設置了建昌縣,漢靈帝中平年間,又設了新吳縣,以江東吳地馮氏大族新遷於此,所以叫新吳。
漢靈帝中平二年將原本的海昏縣改名重築之後改名永修,將原本的海昏縣改遷到此地東邊的新城之中。
“太史慈,來了?”
而此時此刻,永修縣城之上,縣令熊襄一臉蒼白的望著城下修水之上那浩浩蕩蕩的水軍,喃喃自語。
當熊襄得知太史慈大敗呂範,呂範逃至永修之時,登時嚇得魂不守舍,畢竟太史慈鎮守海昏十年之久,他們這豫章五姓當年都在太史慈的兵威之下瑟瑟發抖。
現在,當熊襄看到後麵追擊的太史慈之時,一時之間,整個人都猶豫了起來……
“將軍有令!速開城門!”
太史慈他熊襄不想得罪,可是呂範他也惹不起啊……
熊襄腦子一轉,立刻想到了一個主意,隻見他高呼一聲:“速開城門!迎呂將軍進城!”
然而他又悄聲對著屬下叮囑了幾句道:“關城門的時候慢一些,儘量讓太史將軍也直接進入!”
“明白!”
就這樣,當呂範一行敗軍湧入永修縣時,呂範隨即高呼一聲:“快!關城門!快!”
然而不知怎地,這些士卒關城門的動作實在太慢了,以至於在後追擊的定波府兵很快就追了上來……
“殺!”
城門還未徹底關上,太史慈的大軍已然湧入,呂範見狀,一臉憤怒,可是熊襄已經遠遠地站在另一側,呂範隻能恨恨的瞪了熊襄一眼,恨聲道:“撤!往海昏撤!”
就在呂範逃離永修之時,熊襄則領著縣城諸官在此恭迎太史慈的大軍了……
“熊襄率永修諸官拜見將軍!我家乃豫章熊氏,祖上為楚國王族,願為將軍效力,為大漢儘忠!”
“豫章熊氏?”
太史慈聽到後,不禁看了熊襄一眼,似笑非笑地說道:“如今的豫章熊氏可越發衰敗了啊……”
熊襄恭敬道:“若將軍允許,襄可直往南昌,為雍王儘忠!為大漢儘忠!”
“哦?”
太史慈直直的的盯著他,輕聲道:“想跑啊?無妨,你若真能讓我們不戰而克南昌,你熊家自有封賞,但是現在,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便是海昏!”
“請將軍放心!如今海昏雖然大換血,但是如今的豫章,還是我們幾姓說了算,況且海昏縣城距離水道有些距離,呂範不一定願意過去,我願先行一步,前往海昏做個說客,迎接太史將軍!”
“好!”
豫章境內以五姓為尊,熊、羅、雷、諶、章。
其中“熊”氏源於楚國貴族,而“羅”姓則是前漢大將羅珠建豫章城後繁衍所來,雷氏源自漢代遷入,後漢名士雷義便是是豫章雷姓的第一人。
前漢末年,湛氏遷至豫章郡塢土塘。後漢和帝年間,大司農湛重遷至南昌,被朝廷封為“高第除郡博士”,湛氏開始在豫章生根發芽。
章姓源於秦末將軍章平,他被韓信俘獲後釋放,遷至豫章,繁衍後代,其中前漢時期的章文,就是豫章郡人。
太史慈當年治理豫章郡之時,就與此地的五大世家友善,所以即便孫權在太史慈遁逃後將此地大換血,但是最基本的核心依舊還是這五大家族的人員,因此,熊襄才敢先往海昏一行。
海昏新城,縣城。
自海昏縣從永修縣址搬遷至此後,他的地位就迅速地降低了,後來還是因為太史慈屯海昏,才使得海昏縣的情況有所好轉。
而在太史慈遁逃後,就以海昏縣為江東賦稅最重之地,孫權首先派遣心腹潘璋代替太史慈屯住海昏,可惜在遷治武昌,應戰劉瑁之時,潘璋便被調至了武昌。
此後孫權無奈之下命賀齊暫領豫章、會稽兩郡軍事,後來在陸遜剿匪後,又命陸遜兼領建昌都尉之職,可是此時陸遜才剛剛進入鄱陽郡內,尚未抵達豫章,這便給了熊襄操作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呂範在太史慈的追擊之下,根本不敢離開水道,而新的海昏縣距離修水還有些距離。
因此呂範隻得停留在修水往彭蠡澤的交口處,同時派兵前往海昏,勒令海昏城外的都尉軍統領李星協助海昏堅守城防,等待自己的到來。
但就在呂範的信使進入海昏縣時,熊襄也已經抵達了海昏,而以熊襄的地位,區區城防根本攔不住他,他進入海昏縣城後,便直奔他熊家在海昏的府邸之中,與自己的大哥相見……
“熊襄見過大兄,有要事相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