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孫權相爭,丹陽郡徹底亂作一團,混亂不堪。
丹陽郡,宛陵,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帶著一個美麗的女子和兩個孩子走在前往郡守府的路上……
此女子不是彆人,正是周瑜之妻,喬婉。
而帶著他們的謀士不是彆人,便是謀士虞翻。
在孫權命令周瑜奔赴皖口之時,周瑜早就讓虞翻帶著小喬在丹陽郡。
而後秣陵動亂,丹陽郡大亂,於是虞翻就帶著小喬前往宛陵,尋求郡守的保護,前往皖口。
此時,擔任丹陽郡太守的是孫堅之弟孫靜的次子孫瑜,而這個孫瑜的哥哥,便是奪權未遂的孫暠,而在曆史上,周瑜獻計取益州之時建議留守益州的人便是此人。
此時的孫瑜已經同時接到了孫紹和孫權的書信,命令他揮軍助自己滅掉對方,孫瑜便陷入了糾結之中。
原因很簡單,他的哥哥曾經試圖背叛孫權,奪權自立,後被孫權軟禁,鬱鬱而終,因此孫權對他們是心有忌憚的……
而他若是依附孫紹,結果將會截然不同,畢竟孫紹是孫策的長子,而此時的孫紹正在曹操手中,因此孫瑜此時如能投靠過去,必將成為孫紹所能倚靠之人。
但此事乃是大事,孫瑜也不敢馬上下定決心,因此正在糾結,就在此時,手下來報:“將軍!府外有一男一女求見,男子自稱為會稽虞翻,而女子自稱周瑜之妻!”
“公瑾之妻?喬婉?虞翻?快快有請!”
幾乎就在孫瑜請喬婉的那一瞬間,他腦海裡閃過了一個念頭,頓時興奮了起來。
“對啊!我可以拉上公瑾啊!如今公瑾正在皖口,若是他願意與我一同輔助孫紹,那大事可成!”
孫瑜的心思一下子動了起來,而此時的虞翻和喬婉已經在府兵的帶領下快步走進府內。
“翻見過將軍”
“喬婉見過將軍。”
眼看二人施禮,孫瑜連忙扶起虞翻,問道:“仲翔緣何在此?”
虞翻苦笑一聲,拱了拱手,表情苦澀。
“將軍,您也知道此前皖口主公與公瑾發生的那場爭執,在皖城大敗的消息傳到皖口的時候,公瑾便讓我帶著夫人前往秣陵避難。
但是當時我考慮到秣陵乃主公必往之處,因此,我帶著夫人在丹陽縣停留了下來,打聽著公瑾的消息。
如今公瑾既然已至皖口,我自當帶著夫人前去相見!”
喬婉輕輕點了點頭,抹了抹眼角,“丹陽動亂,虞先生畢竟隻有一人,因此我們想求郡守能派兵護送我們前往皖口見我夫君。”
孫瑜聞聽此言,眼中隨即閃過一絲欣喜,連連點頭。
“那是自然,對了,我這還有一封書信勞煩仲翔一起帶給公瑾,我在宛陵等著他的消息。”
“明白了,將軍。”
於是,孫瑜便撥了一支千人不到的兵卒護送虞翻與喬婉南下皖口。
但他們並不知道,此時的皖口也亂做了一團……
大江之上,皖口。
“公瑾,如今局勢,我們該如何是好?”
黃蓋焦急的望著周瑜,心急如焚。
原來就在不久前,孫紹發來的消息就傳到了皖口,皖口的將領們隨即亂作一團,不知該如何行事,黃蓋直接跑去谘詢周瑜的意見,而此時的周瑜同樣處於天人交戰的情況之下,難以抉擇……
“公覆,無論江東如何變,你我皆乃孫家臣子,皖口不能丟,這是根本!至於紹公子……”
周瑜一想到孫紹如今在曹操的控製下,不禁心急如焚。他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了。
若他選擇孫紹,那麼就必須要讓孫紹擺脫曹操的擺布,可若他選擇孫權,那他又該如何麵對孫紹呢?
“伯符……我該如何是好?”
周瑜站在皖口,望著對岸甘寧的水軍,喃喃自語。
周瑜非常清楚,從他此時的處境來說,此時選擇孫紹是最好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此時由於喬瑩的背叛,周瑜已然遭到了曹操的猜疑,而偏生周瑜又是難得的將才,再加上孫策好友的身份使得如今手握重兵的他更為孫權所忌。
他若依舊跟著孫權,恐怕也難逃兔死狗烹的下場,但若投奔孫紹則不同……
首先孫紹乃孫策長子,向來與周瑜相善,其二,孫紹是被曹操護送回江東的,其實一直都在曹操的監視之中,孫紹需要自己等江東大族的幫助才能站穩腳跟。
因此方才黃蓋來問,周瑜未給回應其實就已經給出了回應……
周瑜現在唯一顧忌的便是如今在丹陽的妻子,他思忖許久後,最終還是決心前往秣陵見見孫紹……
“來人!傳我命令,召公覆來見我!”
周瑜可不是那扭捏之人,決心已定,他便不再猶豫,隻見黃蓋快步踏入屋內,向周瑜抱拳施禮。
“將軍召喚公覆,可是有了決斷?”
“公覆,你我關係非同一般,我想聽聽你的想法,與我是否一樣!”
黃蓋聽罷,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將軍,如今孫家內鬥,局勢複雜,確實難以抉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