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即後世的南京城。
周靈王元年,楚國設棠邑,置棠邑大夫,秣陵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之中。
隨後的兩百年間,吳、越在此先後建城。
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大敗越國,儘得吳故地,於石頭山築城置金陵邑,金陵之名始見於冊。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毀金陵邑城,移其縣治於秣陵縣。
定鼎年間,孫權意欲遷治,京口、秣陵、柴桑進入了備選之列,於是孫權在京口、秣陵、柴桑三地皆興土木,在秣陵築石頭城。
但由於後來劉瑁的威脅太大,孫權還是將州治遷至柴桑,並將其改名武昌。
可惜前後不到一年,孫權就被劉瑁打的大敗虧輸,被迫退出武昌,前往秣陵。
結果剛到秣陵又被曹操釜底抽薪,用孫紹奪了秣陵。
如此一來,孫權不得不退至原定三治僅剩下的京口來抵禦曹操。
而此時的甘寧與太史慈就已經抵達了秣陵這座在未來留下重彩的都城……
“如此雄城……這就是秣陵嗎……”
甘寧眯著眼睛,仔細的看著這座秣陵城和此城左側的那座石頭城,喃喃自語。
“想想此地將來居然要讓給曹孟德,就有些心有不甘啊……”
賈詡此時也來到了船頭,聽到甘寧的話後不禁搖了搖頭遺憾的說著。
“是啊,此地龍盤虎踞,極難攻下,若非曹孟德借了孫紹之力怕也沒那麼簡單吧。”
“先生,可能做些手腳?”
甘寧試探著向賈詡問道。
“將軍放心,這秣陵城中我早有安排,倒是那石頭城,不好進去,我再想想辦法。”賈詡不慌不忙的小聲說道。
“有勞先生了。”
“將軍,該入城了!”
“入城!”
在劉、曹的部隊陸續進入秣陵城後,曹操便立刻召集城中諸人議事商討攻破京口的辦法。
秣陵城中,議事廳。
議事廳內,氣氛凝重。
此時曹操端坐於主位,而甘寧與太史慈、賈詡則作為漢軍主將坐於左手,曹丕、張昭、曹仁等人則居於右手,雙方早有積怨,但在對抗孫權的大前提下,勉強坐在一起。
“諸位!”
曹操的聲音在廳內回蕩,“京口乃吳郡之門戶,如今雍王從荊州已經接連取下豫章、鄱陽、廬陵、廬江。
若我們能拿下吳郡,則江東將徹底落入我與雍王之手,如今我們在京口已經與孫權鏖戰半月,卻依舊無法攻入,如今漢軍二府已至,還請諸位不吝賜教。”
曹操望著甘寧等人,非常客氣的說道。
甘寧隨即看向賈詡,賈詡微微點頭,站起身來,向曹操微微施禮,“既然如此,那詡就獻醜了。”
“文和先生之大名,操早已如雷貫耳,若非您如今在雍王處身居高位,孤必以國土待之!”
“魏王客氣了,現在雙方的交點都在京口,然而我軍與曹將軍皆有陸戰之力,何不繞道曲阿,斷掉孫仲謀的糧草補給,長期圍困,京口不攻自破。”
曹操聽後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了一絲忌憚,這正是昨夜他與程昱商議出來的破敵之計,居然被賈詡一語道破,這賈文和未免太過可怕……
“先生所言極是,與我和仲德所想一樣,既如此,操便遣人去進攻曲阿,這京口就交給諸位,我家子桓也會與諸位同往。”
“哦?這位便是卞夫人的長子,曹丕公子?我家主公經常提起丕公子的名字呢!”
甘寧聽到了曹丕的名字,頓時抬起了頭,打量著這個出現在劉瑁口中的家夥。
此時的曹丕還不到三十歲,麵容俊朗,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但眼神中卻帶著幾分銳利和不易察覺的狡黠和陰霾。甘寧想起劉瑁所說,心中暗暗思忖:這曹丕果然有心魏王之位啊。
“甘寧將軍,你我雖為敵對,但今日同坐一堂,共商大計,倒是難得的機會。”曹丕見甘寧打量自己,便主動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親和。
甘寧微微一笑,回應道:“丕公子過譽了,今日之事,關乎天下大勢,寧豈敢怠慢。”
曹操見兩人交談,心中暗喜,繼續道:“諸位,既然文和先生已提出圍困之策,那我們便依此行事。
我坐鎮秣陵,興霸將軍與我家子桓去相助孫紹,文則(於禁的字)、文謙(樂進的字)可領軍拿下曲阿,務必要將孫權的補給徹底斷絕!
興霸將軍,你看可好?”
曹操吩咐完後,又笑著看向甘寧,開口詢問。
甘寧見曹操如此客氣自然恭敬回禮道:“如此,寧自當儘力,請魏王放心。”
曹操聞言便輕輕地點了點頭,現在他還需要劉瑁的水師來打敗孫權,但等到擊敗孫權,若有機會來留下劉瑁或者甘寧,他倒是絕不會手下留情。
在曹操的命令下,第二日,漢軍就與曹丕一道,乘舟直往京口而去,除去曹丕之外,曹操還命曹休和黃蓋隨行,甚至於為了保證曹丕的安全,又將許褚留在了曹丕的身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