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華三年,九月,江東戰事終於塵埃落定。
孫氏政權自孫策割據江東,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年,而劉瑁自定鼎四年與孫權爭奪江夏郡歸屬之時便與江東戰事不斷。
而今,經過了將近十年的纏鬥,劉瑁終於徹底滅掉了孫權勢力,與曹操劃江而治,分據揚州。
可在劉瑁班師途中,交州又傳來叛亂的消息,劉瑁當機立斷,令麾下背嵬、陷陣、定海、瀚海四府即刻南下與益州共同平叛,而他則率領其餘大軍班師回京。
承華三年,十月,長安城,旌旗蔽日,戰鼓震天。
自雍王劉瑁三月出兵江東後,用時七個月,終於得勝回京,如今大軍已至長安城外二十裡,漢帝劉馮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城十裡相迎。
劉馮如今還未滿十五,身著龍袍,卻難掩眉宇間的憂慮與無奈。
他知道他就是一個被推上來的傀儡,他巴不得早點禪讓皇位給劉瑁,反正劉瑁也算漢室宗親,將來劉邦老祖泉下有知也不會訓斥於他。
“陛下!雍王殿下大軍已至!”
隨著哨探的彙報,劉馮連忙快步向前,準備迎接得勝歸來的雍王劉瑁。
隨著遠方滾滾煙塵,一支大軍正浩浩蕩蕩的向長安行進。
最先映入眼前的正是此次劉瑁唯一帶著的騎兵,龍禁府。
他們身著玄紅色的甲胄,手持騎槍,胯下戰馬皆是涼州與並州最好的戰馬,這萬餘騎兵在趙雲的帶領下,隊列齊整,行進中沒有一絲聲響,那股殺氣更是震人心魄。
在龍禁府之後,便是破陣府近兩萬的步卒,位於隊列最前的數千士卒身披重甲,手持陌刀,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緩緩向前。
在隊伍的左右,水嵬、定波二府水軍亦有數千有功士卒隨甘寧與太史慈入京受封,他們與破陣府的士卒將劉瑁圍在中間,為劉瑁左右護衛。
在軍陣正中,一杆“雍”字大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大旗之下,正是雍王劉瑁。
隻見劉瑁身披金甲,腰懸寶劍,騎在一匹白馬之上,如今的他已年近五十,卻不見一絲老相,反而愈發威嚴與沉穩。
他麵容剛毅,眼神深邃,左右顧盼之間,似乎有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氣。
隨著隊列的前進,在距離劉馮十步之處劉瑁終於翻身下馬,快步上前,躬身一禮:“臣劉瑁,拜見陛下!”
劉馮連忙扶起劉瑁,溫聲道:“不必多禮,雍王為我大漢征討不臣,勞苦功高,快快請起!”
劉瑁起身,目光掃過劉馮,隻見他身形單薄,麵色蒼白,眼中滿是惶恐與不安,心中不禁歎息一聲。
他扶起劉馮,溫聲道:“陛下不必多禮,臣此次出征,幸不辱命,如今江東已定,孫權授首。
如今四海之內,唯有曹操尚在負隅頑抗,臣願為陛下前驅,早日一統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雍王功蓋寰宇,威震天下,實乃大漢之幸。朕……朕有一事相求……”
劉馮望著劉瑁,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開口道:“朕自知才疏學淺,無力治理天下。如今天下紛爭,百姓困苦,朕寢食難安。
雍王乃我漢室宗親,功勳卓著,威壓天下,朕願效仿先賢,將帝位禪於雍王,還望雍王莫要推辭!”
劉馮說著,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言辭懇切,情真意切。
劉瑁聞言一驚,連忙將他扶起,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陛下乃先帝嫡子,正統所在,豈可輕言禪讓?還請陛下放心,孤定當竭儘所能,輔佐陛下,中興大漢!”
百官心思各異,但陛下已跪,他們隻得跟隨,但劉馮的這一跪,卻亂了眾臣原本的節奏。
劉馮見劉瑁態度堅決,不肯接受禪讓,隻得暫時作罷,卻拉著劉瑁與自己同乘一車,一同回返。
在回宮途中,車駕行至半路,卻又被人攔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