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誨諭
這是一張本不該出現在這裡的畫作。
看來,王希孟和畫學諸人沒有放棄,他們並不甘心啊!
蔡京的第一個想法,便是扣下這幅畫。
即便你們再如何花費心思,隻要不讓徽宗看到,多少努力也隻會付之東流!
然而眼珠轉了幾下後,他決定放棄這個念頭,百密總有一疏,一旦哪天沒有看管到位,若有一幅畫落入徽宗手中,此前所做都將前功儘棄。
不過如此小事卻是難不倒蔡京。
伸手從筆架上取過一隻狼毫,在王希孟的畫上添上幾筆後,方才笑道:
“如此方可!”
內待卻不知道蔡京在做什麼,暗道是哪位畫學生竟有如此福份,引來太師親自為其修改畫作,真是天大的恩典。
待墨跡乾透,蔡京揮手對內待說道:
“走,一同去麵見聖上。”
見到蔡京和畫學生的習作一道前來,徽宗不禁喜出望外:
“太師,你來得正好,且同朕一道品評一番!”
幾幅畫看過,雖未有驚世之作,但徽宗還算滿意,畢竟是一群畫學生的作品,原本的期望就不算太高,能畫成如此,已是稍稍超乎了他的意料。
隻是當他看到王希孟的那幅山水畫時,卻猛然眼睛一亮,手指畫紙驚喜道:
“取景雖小,卻隱約有大格局,此子應有作為!”
“聖上果然慧眼如炬,”蔡京近前,將畫拿在手中,又低頭細看良久,輕聲歎息道,“可惜……”
徽宗在一旁點頭笑道:
“想必太師也看出了端倪,此子在不經意處多上幾筆,若是近瞧,倒也無妨,倘要遠觀,卻是壞了整幅畫的意境,許是年紀尚幼,未甚工!”
蔡京亦點頭道:
“聖上所言極是,此子確是未甚工!”
畫學中諸人自然也十分關注徽宗的看法,尤其是陳堯臣等人更是關心會對王希孟如何評價,然而通過內待得到的消息,除說應有作為外,還有一句“未甚工”。
如果這句話是旁人所言,陳堯臣肯定要去理論一番,以王希孟此等年紀,能畫成這樣,已是絕無僅有,“未甚工”這一句未免有些重了。
但說這話的是徽宗趙佶,當今天下,如果有一人能為天下畫師之師,便是他,也隻有他,敢說任何一人“未甚工”。
既然離徽宗的期望尚有差距,那就練到“甚工”為止!
從此王希孟更是日夜不輟,勤加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