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的年代,連第四境的修道者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更遑論是第五、第六乃至第七境。
全因根本法的缺失。
七卷天書就代表著根本法,修道者晉升、鬥戰的法門全是從裡麵衍生而出。
南域的修道者對天書山並不陌生,每隔幾年就有不自量力者強闖,皆被那裡的禁製鎮殺。
得不到山中的天書,通往上境的法門就沒有,而沒有晉升上境,就到不了天書山。
仿佛是陷入了死循環。
近代,不知有多少天資縱橫之輩,自信過了頭,都埋骨於天書山下。
進入南域的大蛤蟆很容易得到這些訊息。
修道者少有門派,多是零散的師徒,一脈傳承。
隨便前往幾座名山大川,抓來幾名二境修道者,搜魂奪魄,很容易就將他們的法門得到手。
以大蛤蟆的眼界,應當不難推導出二境之上的法門。可神思總被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打斷。
看來,七卷天書比之前遇到的修煉體係還要高深。
大蛤蟆分出百道分身,化作葛福人形,大範圍搜索南域的秘密,希望能有所獲。
意識同樣是一分為百。
單個意識與整體意識相比,不怎麼清醒,為達目的,容易使出出格手段。
這就導致南域修道界生起不少恐怖傳聞,弄得人人自危。
還真有效果,幾道分身同時打探到曾經有七境修道者有幸觀閱過七卷天書,更以其絕世天資,仿造下一卷道書。
這卷道書被其傳給了後人,一直流傳到近代。
不少修道者得知這個隱秘,也在四處打探那位七境後人的下落。至今還無所獲。
百道分身念頭同時一轉,決定收歸出眾的修道者為己用,讓他們搜尋道書的下落。
創立仙蟾宮,頒發仙蟾令,推出神靈、神修體係,準備慢慢將南域納入掌中。
順昌逆亡,南域地域再大,總有探儘之時。
修道者不愧其名,以道為先,追求天人合一,心境淡然,很難使其屈服。
仙蟾宮初立,一時成了眾矢之的,修道者拚死反抗。
神靈、神修體係在修道者的乾預下,無法全麵推行。
大蛤蟆轉而想搬出武道體係,以武道殺傷之力誘惑南域凡人崛起,從而對抗修道者。
這一過程比較緩慢,卻比分身一個個殺過去容易。
修道者分布在南域各個角落,往往隻有師徒幾人,藏匿起來相當便利。
收回分身,合百為一,大蛤蟆還是喜歡完整狀態下的自己。
傳武授法也是一種樂趣。
它成就天妖後,不說與天地共存,卻能保證有十萬數之上的壽元。
這漫長的時間,除了增強自己,偶爾也該放鬆、放鬆,舒緩下心情。
西域一行,助極樂佛主出世,它原本以為自己的善念已經化去,實則並不是。
最初的本我保存下來,善惡參半,沒有純粹的惡,亦沒有純粹的善,而是更加明晰自身、堅定信念不移。
‘我覺是善便是善,我覺是惡便是惡,任何力量都無法化去!’
‘隨心所欲,本我永存。’
不知不覺,它竟頓悟了一番,一身暢快,意念通達,輪回生死意又強上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