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經記!
第五回木娃逞威諸神膽寒佛傳因果懲戒靈元
卻說桃木娃得獲雙寶,辭彆巨靈諸神,駕祥雲返回花果山。那眾猴文武早已在水簾洞中急待多時,見木娃回轉,便蜂擁上前,圍住木娃詢問短長。這木娃心中自有打算,便推說出去遊玩一番,並未將實情相告,眾猴隻道他人小不會說謊,便信以為真,並未起疑。
翌日,木娃召集眾猴官商道“吾父王出遊時日已久,不見回轉,孩兒心中很是牽掛,想外出尋父王並散散心,猴國中事就拜托軍師伯伯主持,望眾家叔父協助軍師伯伯料理好國中之事,不知各位叔父可否應允?”
眾猴不知他心中打算,對他的說法信以為真,便將木娃送至水簾洞外,花果山下,並叮囑木娃早去早回,便各自回轉。
且說木娃離了花果山,便駕起筋鬥雲,直奔南天門。眨眼功夫已到南天門外,木娃心知硬闖難以進入,便在門外等待時機。過不多時,忽聞鈴聲叮當,隻見一隻白鶴展翅飛來,鶴頸上掛著一串銀玲,白鶴周圍祥雲瑞靄,彩霞輝映,鶴背上端坐一仙道,相貌昂然,豐神異彩。正是
“神舞虹霓幌漢宵,腰懸寶籙無生滅。
名喚赤腳大羅仙,特赴靈宵拜玉階。”
桃木娃一見,心中歡喜,暗道“看他這模樣,定是父王常說的赤腳大仙,何不就跟著他混進天門。”
想至此,那木娃將身一晃,念動咒語,變做個書童模樣,雙手捧著一隻漆木禮盒,悄悄跟在赤腳大仙身後,向南天門內行去。
那守門天將仍是增長天王及龐、劉、荀、畢、鄧、辛、張、陶眾大力天丁,見白鶴飛至,知是赤腳大仙到來,忙上前施禮,讓開路道。
赤腳大仙也不停留,駕鶴直入天門,木娃便緊隨其後,眾天將見一小童子跟在赤腳大仙身後,以為是大仙侍童,也未可疑,便將木娃一並放入,這桃木娃一入天門,抬目觀瞧,直把個木娃看得驚喜非常,目不暇接。真個是
久居凡塵太不該,乍登天堂眼界開。祥光瑞靄處處有,霞霧霓虹射異彩。琉璃寶玉構天門,碧石珠毯鋪道來。鎮天元帥兩邊立,頂梁靠柱銑旄(xiáo)擺。金甲神人四下列,刀鞭劍戟威儀駭。三十三宮吞金閣,七十二殿壽星台。名花不卸千千年,常青瑞草萬萬載。長橋盤旋丹頂鶴,玉柱纏繞龍麟胎。朝聖樓前諸仙耀,書案階下拜神才。絳紗衣燦芙蓉煌,玉簪珠履紫綬帶。金鐘敲響傳千裡,天鼓鳴動繞尊台。
木娃隻顧四下觀景,猛然發覺赤腳大仙已失了蹤影,不禁心中慌亂,想這茫茫天界,無人引領何處尋得靈宵殿,又到哪裡去救那仙童,頓時所措不知,便忙無目地的滿處瞎撞。正行間,忽見前麵映出一片彩霞,一座府邸出現在眼前。但見這府邸
門樓高矗,殿閣崢嶸。朱牆璃瓦,垛迭齊聳。眉上高懸金匾額,“卷簾將府”四字清。三間一啟門兩扇,黑漆獸麵錫環鋥。禦路踏跺漢白玉,兩尊石獅護門庭。
這木娃不看則已,一見這匾不禁心中大喜,暗道“這不是吾沙叔父的府邸麼?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卻未費功夫,找到叔父就不愁找不到那仙童。”木娃心中歡喜,忙上前扣打門環。
不多時漆門大開,從內走出一老者,上下打量木娃一陣,問道“小娃娃,你是何人?到將軍府何事?”
木娃忙道“這位公公,煩您入內通稟一聲,就說凡間敖來國,花果山,水簾洞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之子桃木娃前來拜見三叔父。”
老者聞報,慌忙施禮道“原來是大聖的公子,適才言語衝撞,還請公子原諒,這裡不是講話之地,還請公子入內敘話。”說著便在前引路向府內行去。
木娃跟隨老者來到客廳,老者讓木娃先坐下奉上仙茶。
木娃忙道“公公不必客氣,木娃隻想快些見到三叔父,請教些事情,還有要事要辦,不能久留。”
老者聞聽,麵露難色,沉吟片刻說道“不瞞公子,我家主人現在不在府中,前些日子你父孫大聖邀他同去看望你二叔父悟能,我家主人便向玉帝請了長假,隨你父去了高老莊,至今未歸,這不,前兩天府中剛出了事,吾等正急待將軍返回,可至今仍無音訊,全府人等都如熱蟻上鍋,怠慢之處還請公子見諒。”
木娃聞言,心中暗忖“三叔父不在家,恐怕這些家人未必知曉天庭之事,但不知他府上出了甚麼事?自己既然碰上了,怎能袖手不管呢?”想到這兒,木娃向老者道“不知府上出了甚麼事?可否見告,木娃如能助上一力,也不枉此行。”
老者見問,口打咳聲“公子有所不知,本府公子前兩天闖下大禍,現被玉帝打入天牢,等待發落。”
木娃聞言大驚,急問道“不知府上小公子惹了甚麼禍?
老者道“隻因小公子甚是貪玩,竟跑到王母的後花園中,這花園裡養著一條十分珍貴的名犬,喚作“琉璃媚光犬”,此犬通身五彩繽紛的毛色,並可放出絢麗奇光,美豔絕倫,它一雙大眼藍底黑眸,夜放異彩,且在王母跟前嬌媚頑皮,人見人愛,王母視此犬更是如掌上明珠,愛不釋手,天庭諸神、眾仙侍女,見此犬無不退避三舍,就連玉帝也經常派人給它送來仙食異品,以討王母歡心,可也就將此犬嬌慣得目中無人,狐假虎威,無人敢惹。要說也該當出事,小公子進了後花園玩耍,正好碰上這隻寵物,這犬見一生人入園,甚是不悅,便向小公子撲咬,小公子隻是個娃娃,怎知這犬的厲害,便與此犬爭鬥起來,不料幾個回合竟被這犬咬傷多處,小公子氣憤已極,便掣出隨身兵器,一對金錘,揮錘便砸,娃娃不知深淺,一個失手,竟將這“琉璃媚光犬”打死,小孩子不懂事,不知已惹下塌天大禍,還不趕緊逃,竟還在園中戲耍。過不多時,那死犬被侍女發現,慌忙報與王母知曉,這下差點沒把王母疼死過去,命眾天將追查凶手,便在後花園中發現了小公子,眾神追問小公子是否打死了“琉璃媚光犬”?小公子天真無邪,竟一口承認,這下惹怒眾神,要捉拿小公子,小公子不服,便揮錘與眾神拚殺在一處,想那小公子怎是眾神的對手,這才心中害怕,仗著金錘是寶器,殺出一條路,跑回府中,那眾神也隨後追到,小公子倒也聰明,怕連累全府遭難,便邊殺邊逃下天界,也不知眾天將在凡間何處捉住了小公子,押回天庭,打入死牢,隻等玉帝下旨問罪。這就是先前發生的事情,我勸公子你還是趕緊速離天庭,返回花果山,以免連你也牽連上,讓我如何向孫大聖和你三叔父交待?”
木娃聞聽急向老者詢道“敢問府上的小公子可是頭梳朝天辨,紅坎肩,藍短裙,手中一對金錘?”
老者聞言驚道“難道小王子識得我家公子麼?”
木娃道“不瞞公公,小公子就是在我花果山下被眾天將捉去的。”接著便將事情的經過講述一番,最後對老者說道“如今我上天界,就是為救他而來,隻是當時我並不知道他就是我的義兄,現在木娃就更得救出義兄,才能安心。”
那老者聽完急道“小王子萬萬不可涉險,這天庭之上仙道無數,玉帝駕前兵強將勇,憑你一人之力,簡直是以卵擊石,自投羅網,不但救不出我家公子,恐怕連你也得搭上,切不可妄動。”
木娃聽完老人之言,低頭沉思片刻,心中暗想“照此看來,要想向老者打聽天庭詳情恐難如願,不如先離開此地,再做打算。”想至此,木娃便起身向老者告辭,謊稱要回花果山去。
那老者也未見疑,說道“如今府內出了事,也不敢多留小王子,很是過意不去,如此難能平安渡過,定上花果山請小王子來做客。”
木娃道聲“謝謝!”便出得府來,出了卷簾將軍府,木娃四下打量一番,見這茫茫天界,無邊無沿,真不知哪裡去尋自己的義兄,不禁愁鎖眉頭,但轉念一想,既然來了就且四處闖它一闖,想至此,木娃抖擻精神,駕雲向前行去。行不多時,忽見前方青煙繚繞,霧氣沉沉,一座樓宇展現眼前,木娃走到近前,抬目觀看,隻見樓前一座牌門,門上方懸一金匾,上書鬥大四字“兜率天宮”。
木娃不看則已,一見牌匾不禁喜出望外,心道“這不是太上老君府嗎?且先進去打探打探,說不定能有大收獲也未可知。”木娃說做便做,將身一晃,使個隱身法,進了牌門。進到門內,但見眼前一座宮殿,十分雄偉,待進入宮中,一座丹爐高聳而立,四周擺滿壇壇罐罐,此時爐火正旺,幾個仙童正手執芭蕉扇煽火煉丹,嫋嫋青煙從爐頂升起,陣陣香氣散漫宮中,使人頓覺神清氣爽。
忽然,一仙童言道“各位師弟,師父走時留下話,說再煉一個時辰,這‘金剛丹’就可煉成了,師父讓咱們把丹丸放入他老人家的金葫蘆裡;然後再把‘百寶增力丹’放入爐中煉兩個時辰,取出後放入紫砂壺內,師父晚些時候來取,好上淩霄殿獻給玉帝,咱們可要好好做事,彆出差錯。”
另外幾個仙童聞聽,齊聲答道“師兄放心,咱們又不是第一次做這件事,保證萬無一失。”
木娃聽了他們的對話,心中暗想“不知這‘金剛丹’和‘百寶增力丹’是甚麼靈丹妙藥?但又一想,那太上老君的八卦爐煉出的丹丸都是仙物,吃後定有益處,我且等他一等,先嘗些仙丹試試。”可又轉念一想“要食這兩味仙丹,還得等上兩個時辰,不如趁這會兒無事,先到他這府上遊玩一番,再來服食仙丹不遲。”
想至此,木娃便仗著隱身術,溜出宮門,向宮後行去,繞過宮殿,後麵出現一座月亮門,門內現出一處花園,但見花團錦簇,綠草如茵,小橋流水,亭榭分布。進到園中,向東一拐,突見一汪碧波呈現眼前,原來是一處小湖,湖中荷花盛開,綠蓮搖擺,天鵝展翅,白鷺聲鳴,鴛鴦嬉水,鴨群漫遊,直把個木娃看得心曠神怡,讚歎不已。
突兀,木娃發現在湖中央有一小島,島上聳立著一座白塔,但見塔頂光華四射,彩霞輝映,陣陣清香升騰空中,彌漫四野。木娃見此情景不禁心中大動,暗道“這塔內定有仙器仙物,否則怎會有如此情景,且去看個究竟。”
木娃念動咒語,駕起祥雲,飛過水麵,直上小島。來到塔前,隻見塔門緊閉,內無聲息。木娃站立塔門前,低頭默語,然後將手一指塔門,口中道聲“開”,隻聽塔門一陣輕響,便徐徐向兩邊開啟,木娃舉步踏入塔內。見塔裡玉石砌牆,金格銀窗,一座懸梯盤旋而上,直通塔上多層樓閣,木娃順樓梯登向塔頂,經過八層閣樓,都空無一物,直至第九層時,木娃才驚喜的發現,這最高的一層樓閣內,靠北牆有一排雕花硬木的櫃架,每一櫃格內都放置一個紫砂泥壇,共是二九之數,每個壇子上都貼著紙簽,上書一名。
木娃但覺整個閣樓內,清香繚繞,馨涼透體,讓人舒暢異常。再看壇上的標簽,不禁把個木娃樂得手舞足蹈起來,原來這些紫砂壇中,裝得都是靈丹妙丸,但見那
兜率宮,老君城,八卦爐,煉真精,玉瓊島,聳塔峰,九重樓,藏仙靈,清煙繚,香霧騰,紫砂壇,標真名“還魂丹,卻毒餅,保生丸,壯骨靈,拒火露,避水晶,增力膏,除疾羹,縮骨粉,變音醽(lg),明目鹵,飽食礞(),輕身片,生肌精,助顏酒,移容酊,抗寒糕,療傷腖。
木娃見這麼多靈丹妙丸,不禁大喜過望,也不客氣,每壇中取出兩顆放入口中。書中代言木娃因有此奇遇,竟得脫胎換骨,成了仙神之體,神通本領已今非昔比。木娃吃完丹藥,四處觀瞧,見南麵牆上掛著一件金絲坎肩,這坎肩全由金絲編製,且整件衣服上有十八個小口袋,那木娃一見便知,這坎肩定是太上老君裝仙丹的衣物,便也不客氣的摘下來,又從每壇中取出幾十粒丹丸,分彆放入十八個口袋中,然後將坎肩穿在貼身處,外麵仍套上自己的外衣,一切整理完畢,木娃轉身下了旋梯,出了塔門,回身一指,道聲“關”,那塔門便自行關閉。木娃駕起祥雲,飛過湖麵,此時忽感身輕如燕,恰似一朵白雲飄在空中,比以前的感覺大是不同,不禁心中歡喜,也暗讚太上老君的仙丹果然不凡。
且說木娃一路祥光返回兜率宮,見幾個仙童正從八卦爐中取出仙丹分彆放入金葫蘆和紫砂壺內,木娃上前用手點指,道聲“定”,便用定身法將幾個仙童定在當地,動彈不得。木娃先將金葫蘆舉起,一仰脖便將‘金剛丹’全部吞下,又打開紫砂壺,倒出百寶增力丹,也囫圇吞下,抬手解了仙童的定身法,使出隱身術便自出了兜率宮,有詩為證,詩曰
兜率宮中尋天神,瓊樓寶塔藏奇珍。
木娃塵間虛度日,今朝竟成有緣人。
靈丹妙藥確不凡,脫胎換骨轉仙身。
九重霄來不速客,食丹受果謝老君。
且說木娃出了兜率宮,駕起祥雲一路行去,因不知路徑,隻顧一路亂闖,正走間忽見迎麵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是位將軍,木娃想躲卻已不及。
那將軍見木娃喝道“呔!哪裡來的小娃娃,竟敢在天庭亂闖,好大的膽子。”
木娃聞聽上前答道“你這人好沒道理,怎麼不問青紅皂白便罵人,其實告訴你也無妨,吾乃下界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聖孫悟空之子桃木娃是也,今上天庭是尋玉帝討個公理。”
那將軍聞聽大驚,道“想當年孫悟空大鬨天宮,後被如來佛祖收服,保唐僧西天取經,得了正果。不想事隔五百年後,他的孩兒又打上天庭鬨事,吾勸爾這娃娃還是早早返回花果山,本將軍念汝是個娃兒,不難為你,如若不然,便捉了去見玉帝發落。”
木娃聞言不禁笑道“本王子就是為見玉帝而來,還怕了你不成?快快給本王子帶路,木娃這裡便謝了。”
那將軍聞聽大怒道“爾這小娃娃好不知天高地厚,本將軍乃是玉帝駕前大力鬼王是也,既然你不聽勸告,待本王捉了爾去見玉帝。”
說著舞手中降魔杵直取木娃,木娃從發簪上取下櫻桃錘,晃一晃酒杯粗細,一丈長短,舞動起來與大力鬼王戰在一處,戰有數合,那鬼王的降魔杵與木娃的櫻桃錘相碰,隻聽一聲巨響,鬼王的兵器竟被木娃震得脫手飛出,鬼王不禁大驚失色,轉身便逃。
書中暗表這木娃本就天生神力,剛才又食了老君的“百寶增力丹”,這仙丹每服一粒可使本力增長幾倍,更何況木娃囫圇吞了那麼多,即便鬼王稱為大力,卻也難抵木娃的萬鈞神力,隻得敗陣而走。
且說木娃見大力鬼王敗陣而走,正合心意,本就想讓他帶路去尋玉帝,便故意的口中喝道“呔!大力鬼王休走,快快留下命來。”口中說著,身形一縱,駕起祥雲隨後追去,眾天兵見狀蜂擁而上,想阻住木娃去路,卻怎抵擋得住木娃神勇,被打得四散奔逃,木娃一路跟在大力鬼王身後追了下去。再說大力鬼王,一路奔逃,直至通明殿外。
見守殿的正是四大天王,便大聲叫道“四位天王,大事不好,那孫悟空的孩兒,又來大鬨天宮,本王不是這娃娃的對手,他已追到這裡了,四位快快擋住他,待吾去報與玉帝知曉。”
他等正說話間,木娃已然趕到,用手一指大力鬼王笑道“大力鬼王確是名不虛傳,逃命的功夫應屬一流,但不管怎麼說,木娃這裡還真得謝謝你帶路之恩。”
大力鬼王被木娃一通奚落,麵上紅一陣白一陣,甚是尷尬,卻也無話可說,隻得站在那裡裝作沒聽見。
那四天王見來的是一個小娃娃,其中一王上前喝道“呔!你可是孫悟空的孩兒嗎?快快報上名來。”
木娃見四神的模樣,已猜到是四大天王,便不慌不忙的答道“不錯,俺正是凡間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聖孫悟空之子桃木娃是也。”
那天王聞木娃報上名來,便把臉一沉“爾這娃娃好大的膽,竟敢打上天庭,大鬨靈宵宮,驚擾玉帝龍駕,當真罪該萬死,快快束手就縛,跪地請罪,吾等便看在你年紀尚小且又是悟空之子,賣個人情與你逃命去吧。”
目娃聞聽,不禁笑得前仰後合,點指四天王道“哈哈哈,你等可是四大天王?哈哈哈,真是大言不慚,笑掉木娃一口牙齒,你等快快報與玉帝,就說俺桃木娃來找他評理來了,讓他快快出來見我。”
四天王聞言不禁齊怒道“好個不知好歹的娃娃,竟敢口出狂言,此乃上天仙界,怎容你在此撒野,既然你不聽勸告,休怪吾等不講與悟空的交情,小娃娃爾走不了啦!”說著各撤兵刃將木娃圍在中央。好木娃全無一點懼色,舞動櫻桃寶錘便與四天王一場好鬥,真是
四神揮戈戰桃娃,櫻桃寶錘閃光華。這邊是天賜仙緣鑄神體;那廂是玉帝駕前四天霸。刀槍劍戟鎢鋼造,東西南北神功大;櫻桃錘為地火煉,一體神通遍天打。兩廂棋逢真對手,千番解數萬變化。桃木娃,抖神威,揮起寶錘狠勁砸,一錘砸飛刀和槍,二錘震脫戟和叉,萬均神力誰能抵,四大天王怎招架?丟盔卸甲臂酸麻,六丁六甲直喊媽,通明殿已守不住,敗陣而走滾連爬。
且說木娃大敗四天王,殺退眾天兵,正欲闖入靈宵殿,忽聞身後有人高聲喝道“呔!小娃娃站住,爾竟敢闖天庭,鬨靈宵,到處撒野,現下本王在此,爾還不乖乖伏法,更待何時?”
木娃聞聲回首觀瞧,隻見身後站立一神,金盔金甲,手托寶塔,身後左右各立一將軍,左麵之人木娃已識,正是先前追趕他的二郎神君;右麵是一童子,腳踏風火輪,手中斬妖劍,再往後看更是密密麻麻無數天兵天將,木娃卻一個也不識得。書中暗表這其中有二十八星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帝、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且說眾仙即時興師,趕來擋住木娃去路。
木娃見狀轉身笑道“這位可是李天王麼?那位公子定是哪吒三太子了?吾乃花果山水簾洞桃木娃是也,請眾位仙神讓開天路,木娃要見玉帝。”
未等天王答話,隻聽一旁的哪吒喝道“呔!大膽小賊,你有何本領敢在此口吐狂言,先讓本太子教訓教訓你,讓你也知這天庭不是隨便撒野的地方。”說著哪吒揮手中斬妖劍直刺木娃,木娃急舉錘招架,兩個娃娃戰在一起,五十回合未分輸贏,那哪吒邊打邊心中大驚,不曾想這桃木娃果然厲害,自己還真低估了他,這也勾起了哪吒好勝之心,便奮起神威,大喝一聲“變”,隻見他轉眼間竟變成了三頭六臂,手摯六般兵器,向木娃撲麵打來。木娃見狀也是暗吃一驚,早聞哪吒神通廣大,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正如前文《西遊記》中所述
“斬妖寶劍鋒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
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
火輪摯電烘烘豔,往往來來滾繡球,
六件兵器多數變,百千萬億照頭丟。”
這木娃被哪吒三頭六臂,六件兵器殺得頭昏眼花,隻聞叮當亂響,傾刻間木娃已身中數十下打擊,但說也奇怪,那木娃不但未受半分傷害,反將哪吒震得雙臂發麻,似砍中鋼鐵一般,不禁把個哪吒唬得顏色更變。
口中叫道“怪怪怪!這娃兒恁得神通,怎如此堅硬的身子。”
那木娃也甚感驚奇,不知為何自己竟不懼刀劍,同時也不禁心中暗喜。書中代言隻因木娃食了老君的“金剛丹”,已成金鋼不壞之身,任何兵器也傷他不得,隻是木娃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再說哪吒見木娃如此厲害,不禁心生畏懼,便收了法相,敗回本陣。
那二郎神君見狀,手提三尖兩刃槍,來到木娃麵前,向木娃點指道“爾這娃娃果然有些神通,且看本將軍降你。”
木娃即知身具金鋼之體,哪裡把個二郎神君放在眼中,哈哈笑道“好狂妄的二郎神君,說起當年你得了觀音和老君相助,僥幸捉了我父孫大聖,吾正要找機會替父出出這口惡氣,今日你竟送上門來,休怪本王子無禮了。”
那真君聞聽大怒道“小娃娃,休逞口舌,先吃你爺爺一刀。”
木娃也不搭話,閃身避過神君的刀,疾舉錘劈手相還,他兩個又是一場好殺,但見
真君好二郎,揮舞雙刃槍,心高神傲膽氣壯,天庭之上為棟梁;木娃出生犢,寶錘放光芒,神通廣大本領強,刀山劍海皆敢闖。這個神鋒如鳳舞,那個寶錘似龍狂,爾有攻;吾有守,你有來;我有往,左遮右擋,前迎後搪,兩人賭輸贏,誰也不相讓。直殺得雲霧沉沉滾氣浪,日月昏暗星無光。
木娃與二郎神君鬥經百十回合,難分高下,木娃也在心中讚那神君果然不凡,卻也激起了木娃的好勝之心,便抖神威奮起萬鈞神力,舉櫻桃寶錘照定神君著頭猛砸,那神君不知厲害,擎三尖兩刃刀橫裡招架,耳輪中隻聽震天巨響,二郎的神鋒被木娃一錘震得脫手飛出,真君兩臂酸麻,雙腿發軟,站立不穩,一跤跌倒。
木娃收住錘頭,衝神君哈哈笑道“一報還一報,如今爾已敗在木娃手下,俺已替父王出了這口惡氣,本王子不要爾的性命,逃命去吧!”
二郎神君直羞得滿麵通紅,爬將起來,退回李天王身後。
托塔天王見狀,大驚失色,喝道“這娃娃恁得厲害,眾將官齊上,定要把這娃娃拿下。”
眾天將聞令,不敢怠慢,各摯兵刃,蜂擁上前,將木娃圍在垓心,各逞神威鏖戰,一時間隻見眾仙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鉗、棍棒鏟杷、殺得甚緊。
那木娃全無一絲懼色,手中櫻桃錘左遮右擋,前招後架,戰得興起,突將身形連晃,使出分身法,頓時幻化出十幾個木娃,手中櫻桃錘,不分上下左右,東打西殺,更無一神能擋,通明殿前一陣大亂,眾星宿退門避戶,眾天王無影無形,二郎神負傷而走,小哪吒踏輪急遁,李天王驚慌失措,功曹揭帝扯旗散兵。
木娃見眾神大敗而走,便收了法相,扛錘過了通明殿,直至靈宵宮外,正在此時,忽有佑使真君王靈官現身殿前,摯金鞭擋住木娃去路。
喝道“呔!爾這娃娃何往?此乃靈宵宮禁地,沒有玉帝旨意不得入內,現有俺王靈官在此,汝再不止步,休怪靈官無禮了。”
木娃見是一使鞭的將軍,又聽他報出姓名,便笑道“佑使將軍,木娃並非無理取鬨,隻想見見玉帝,請他老人家評個道理,也為我的義兄討個公道,剛才你也見到,那麼多天兵天將都擋我不住,憑你一人又能奈我何,還是給木娃引見玉帝,免起爭戈。
王靈官聞言冷笑道“小娃娃休逞口舌,現有靈官在此,爾休想進得靈宵宮。”
木娃聞言,心中暗氣,便念動咒語,收了寶錘插入發簪,伸手從背後兜囊中摯出赤龍鞭,向王靈官道“既然將軍要與木娃為難,木娃隻好得罪了。”
便不由分說,舉鞭便打,那靈官摯出金鞭接架相還,兩個在靈宵殿前廝混一處,這場好殺,真是
紫金鞭對赤龍鞭,相碰瑞彩似閃電,一來一往逞英勇,聲聲怒吼震乾川。咬齒立目噴金焰,行雲摯電亂飛煙。冷氣森森懾膽寒,雲霧蒙蒙天昏暗。殺氣騰騰欺天將,威風凜凜護聖壇。怒發衝頂各爭先,都欲功成怎聽勸。雙鞭仙物非凡品,神通本領弗一般。對手竟逢真對手,英雄更遇英雄漢。
他二人戰在一處,勝敗難分木娃見靈官果然本領高強,不禁心中著急,忽然靈機一動,已有主意,隻見木娃一手執赤龍鞭與靈官周旋,探另一隻手摯出水火如意,猛然揮舞,但見赤光耀目,直把個靈官幌得雙目難睜,木娃乘機用赤龍鞭在靈官肩頭擊了一下,那王靈官負痛,大叫一聲轉身敗走。
木娃見靈官負傷而走,哈哈一笑,收了龍鞭和如意,抬腳欲入靈宵殿。忽然,祥光一閃,彩霞飛現,瑞靄光豔中現出一真人,你看他怎生模樣
氣貌堂堂,威身凜凜。
目放神光,怒氣紛紛。
挾霧飛雲,俯視天尊。
上界原神,名喚老君。
且說木娃抬眼觀瞧,原來是太上老君駕到,忙上前打躬一揖,嬉嬉笑道“老君爺爺一向可好?俺孫悟空之子桃木娃這裡給您行禮了,方才曾去您府上拜望您老人家,隻可惜您老不在府上,未經您的允許,木娃就遊了您的兜率天宮還望您老大人大量,恕木娃不敬之罪。”
老君聞言真是哭笑不得,便冷笑一聲道“好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娃娃,偷食了我的二十多味仙丹,又盜去吾的‘十八袋藥仙寶坎’,現下又敢大鬨天庭,真真膽大妄為,但汝即服食了吾的仙丹,便已列仙位,如今除如來佛祖,已少有能降伏於你,但娃娃切切不可胡來,否則不但給你父孫大聖招來麻煩,如來佛祖也定要懲戒於你,汝可把上天庭的理由說與老夫聽聽,如確實情有可原,老夫便上殿稟明玉帝,看可否召見於你?”
木娃聞言,忙向老君深鞠一躬,道“還是老君爺爺深明事理,不似那些凶仙惡神,不問究竟便向木娃行凶,木娃這裡謝過老君爺爺成全。”
便將來意講述一番。太上老君聞後點頭道“娃娃說得不無道理,你且先在此等候,待老夫上殿啟奏。”
說完轉身入了靈宵殿,過不多時,隻見老君轉來。
向木娃笑道“娃兒,玉帝聽說你是孫大聖的孩兒,特降旨召見,娃娃可知麵見玉帝的禮數?千萬不可造次。”
木娃忙道“謝老君爺爺提醒,木娃知曉。”
老君見木娃甚是聰明伶俐,懂理知禮,也從心裡喜愛於他,便道“娃娃隨老夫進來吧。”
木娃便隨在老君身後拾級而上,進入靈宵殿中。一入殿門,木娃抬眼觀瞧,不禁驚歎這天宮果然不同於凡間。真是
黃桉架固椽,碧玉鋪宮阪,宸戶銀裝裹,宏門儘彩顏。
回廊畫丹青,壁塅滿朱毯,巧造葫蘆頂,龍鳳起飛簷。
殿列麒麟柱,宮鑲吞金旋,案置瑪瑙瓶,台放琉璃盤。
金鑾供奇物,紫府現神丹,琪花瑤草豔,玉兔臥壇邊。
金烏著底飛,珊瑚曲彎彎,仙妃撐寶傘,美姬捧彩扇。
天香展歌喉,紫燕舞翩躚,金甲裝神人,仙卿頂銀冠。
兵將擐寶鎧,黃袍展龍顏,靈宵金壁煌,雲海蕩波瀾。
木娃久居凡間,何曾見過如此富麗堂皇的天上仙境,直把個木娃看得呆了。
猛聽老君在旁喝道“娃娃恁得無理,見了玉帝為何不跪?”
木娃方如夢初醒,停步抬眼觀瞧,隻見靈宵殿上,黃羅傘蓋之下,坐著一人,你看他怎生模樣
頭戴紫金冠,抹額金珠膽。身穿莽龍袍,滄海龍騰展。雙眸放精光,秋水星瀚;扇風耳,鼻懸膽;玉麵瓷顏,唇如激丹。冷傲孤清盛氣,威嚴獨享霄漢。王者之氣,獅撼九天。身如玉樹,筋強骨健。不怒自威,鷹狼虎般。龍床四周祥光照,滿殿瑞靄蕩雲煙。
玉帝端然而坐。木娃忙跪倒施禮,口中言道“凡間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孫悟空之子桃木娃叩見玉皇大帝,請您老人家恕孩兒闖宮之罪。”
玉帝抬眼往下觀瞧,隻見一個玉麵朱唇的娃娃跪在殿下,模樣十分惹人喜愛,便笑著詢道“下麵可是悟空的孩兒桃木娃麼?”
木娃答道“正是木娃。”
“汝因何闖上天庭?大鬨通明殿,講與朕聽聽。”
“孩兒怎敢在陛下麵前胡鬨,隻是孩兒想見陛下一麵,可這天上諸神不問情由便刀槍相見,木娃無奈才與爭鬥。”
玉帝點點頭道“朕就赦你闖宮之罪,但不知你要見朕有何事要講?”
木娃道“木娃見陛下非為彆事,隻想為吾那義兄向您討個人情,求陛下放他一條生路。”
玉帝聞言奇道“你義兄是何人?因何為他討情?”
木娃忙道“陛下可曾記得?當年我父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曾有師兄弟二人,一名悟能,乃是您殿下的天蓬元帥;另一人喚悟淨,乃是您駕前的卷簾大將。吾這義兄便是卷簾將軍之子,因在王母的後花園中玩耍誤殺了那‘琉璃媚光犬’而被您老人家治罪,打入天牢,等待發落,木娃就是為他求情而來。”
玉帝聞報,不禁麵呈難色,歎道“桃木娃,朕很喜愛於你,如果是彆的事,朕定可答應,但你這義弟闖下塌天大禍,朕無法赦他的罪,你還是不要替他求情,趕快返回花果山去吧,朕不追究你的罪也就是了。”
目娃聞聽急道“您老人家難道為了一條狗,就要我那義弟的命不成?俺那義弟還隻不過是個孩兒,不懂輕重厲害,也非有心要傷那犬,如果為了一個畜生而殺一個無辜的生命,您老人家不覺得有違天道嗎?”
老君一聽急在旁喝道“娃娃在玉帝麵前怎如此無理?”
木娃道“老君爺爺,難道我說得不對嗎?”
玉帝向老君擺擺手,笑道“這娃娃不懂天庭禮數,心直口快,莫難為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