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持續了整夜。當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屍群終於退去,留下一地焦黑的殘骸。林陽站在火牆殘跡旁,指尖輕輕觸碰還留有餘溫的地麵——這裡曾是恐懼與絕望的戰場,如今卻成了希望的象征。他轉頭看向陳雨薇,後者正蹲在灶台旁記錄數據:“火焰的形態、溫度、持續時間……這些參數都能成為未來防禦係統的核心。”
更深遠的影響在人心。居民們發現,原來最原始的火焰也能成為最強大的武器,這種認知讓他們的眼神從麻木轉為堅定。林陽知道,這場戰鬥不僅驗證了技術,更點燃了人類在末世中最後的尊嚴——他們不再是躲避的獵物,而是能掌控火焰、守護家園的戰士。而那道火牆,將成為新陽基地最堅固的防禦,也是人類重拾勇氣的起點。社區廚房的青銅鐘敲響第三下時,王阿婆顫抖著將砂鍋蓋掀開一條縫。琥珀色的湯汁在“火焰增幅器”的藍色火苗上咕嘟冒泡,八角與冰糖的甜香裹著肉香,瞬間溢滿了整個廚房區。這是她末世後第一次做紅燒肉——不是用變質的罐頭肉,而是用林陽特批的變異豬後腿肉,連醬油都是陳雨薇用舊世界配方複原的。
“阿婆,火小點兒,肉要燉足兩小時才爛乎。”隔壁的張嬸湊過來看火候,她手裡端著自家醃的酸菜,想等肉香飄出來時借個味兒。這場景讓林陽想起舊世界的街坊鄰裡——那時人們也是這樣,端著碗串門,你家燉肉我家送菜,煙火氣裡藏著最樸素的情分。
王阿婆的眼淚突然掉進鍋裡。她想起三十年前,自己也是這樣蹲在灶前,給高燒的孫兒熬粥。那時她總嫌灶台太矮,蹲得腰疼,可現在才明白,那方寸之間燃著的,是能讓家人活下去的希望。灶台旁,小棠帶著“火種學院”的孩子們圍成半圓,她正教他們辨認火候:“看見沒?火苗外焰最藍的地方,溫度最高,肉皮才會起虎皮紋。”
消息像火苗一樣竄開。第二日清晨,社區廚房的木桌上擺滿了各家的“拿手菜”:李嬸的醃黃瓜、工程師老陳的鹵牛腱、甚至有孩子偷偷從溫室摘的變異番茄,切成片蘸白糖。人們邊吃邊聊,說起末世前的年夜飯,說起逃難路上丟的鍋碗,說起那些再也沒能團圓的親人。有位沉默了十年的老教師突然開口:“我教孩子們背《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可直到今天,我才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裡的滋味——不是悲傷,是有人等你回家的溫暖。”
林陽站在廚房外,看著這一幕。他想起自己檢修舊灶台時,指尖掠過焦黑殘骸的感覺——那不是冰冷的金屬,是無數個像王阿婆這樣的普通人,在末日裡拚命抓住的生活痕跡。現在,新灶台不僅燒熱了食物,更燒熱了人心。當夜,他在日記裡寫下:“火焰能擋屍潮,但能重建人心的,從來不是技術,是記憶裡那碗熱湯的溫度。”
喜歡末世降臨我瘋狂薅羊毛囤貨百萬噸請大家收藏:()末世降臨我瘋狂薅羊毛囤貨百萬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