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池塘堵上,留一道口子,水井放水引進池塘,從外麵溪流弄點魚蝦,再去大河裡撈點水草什麼的。
“希望今年的天氣正常一點,不要再乾旱了。”
地耳菜反複投洗,不知道洗了多少次,總算洗乾淨了,洗了的水倒進木桶,挑去淋菜。
乾旱發生以來,她養成了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天色微暗,鼎罐裡煮上紅薯米飯,接完米湯,放到後灶,前灶放鐵鍋炒菜。
處理乾淨的魚放進油鍋煎得兩麵金黃,下薑絲炒香,倒熱水慢慢熬,熬好加一把剛長出來沒多大的小白菜。
鍋裡豬油燒冒煙,下一點蔥根炒香,倒地耳菜進去翻炒,快熟了的時候加鹽鬆茸鮮,一勺子辣椒粉。
一菜一湯做好了。
魚湯奶白,小白菜綠油油的,看之令人食欲大增。
她先倒了一碗湯喝,味道鮮美,清清爽爽,特彆好喝,喝完一碗,吃飯吃菜。
地耳菜吃著爽滑細嫩,她個人認為比炒的木耳好吃,加了一點辣椒粉,辣辣的很下飯。
筲箕裡還有很多洗好的地耳菜,吃完飯,她給攤到大簸箕裡陰著,明兒端去曬太陽,曬乾保存。
米湯她喝不下了,給黑黑雞鴨兔子喝。
忙完,早早洗漱好,上床睡覺,臨睡前規劃了一下明日找藥的路線。
當前,最緊要的目標是找藥材換錢,下山買物資,次要的是找山貨打獵。
去年年底到今年四月份,好幾個月的時間,她待在天坑吃用的是之前囤的物資,這麼長時間,吃用得沒多少了,得儘快補上,否則總覺得心裡不踏實,沒安全感。
知道山上找藥材的人多了,第二天,有緊迫感的夏清月天不亮起來,煮稀飯,炒了兩個菜匆匆吃了,帶上東西外出。
出來時天色還沒亮全,她跟黑黑去往去年找到樹莓,也就是跟李家人約定送水的那邊。
去年她在那裡找到過不少藥材。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過去,最先找到的是一大片艾草,她拿鐮刀割,割了裝進背簍,壓實了,另用麻袋裝了一麻袋。
艾草地邊上有兩株土白芨,拿鐵鍬挖出來,入藥的是根部,還算肥大,它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
土白芨的價格對比其他藥材高一些,她在附近找起來,說不定還有。
找了十多分鐘,找到了兩株土白芨,幾株甘草,全給挖出來放好。
甘草是一味好藥材,它具有緩和藥性的作用,常在中藥複方中起到“藥引”作用。
周邊找遍了,沒有彆的藥材了,她帶上東西朝前走,路上零散找到了些車前草牛筋草。
快走到樹莓那裡了,她在叢生的雜草裡看見了疑似黃芪的身影,拿棍子扒開草走進去看,真的是黃芪,隻不過隻有一株。
小心翼翼挖出來。
出來兩個小時了,找到的藥材沒多少,口渴得很,她決定去樹莓看看,可惜它們還在開花,沒有結果。
往更遠的地方走,沒找到什麼藥材,反倒遇上了兩撥人,看他們的裝扮應該山下的村民,他們在找野菜藥材。
雙方都不想生事,打一眼照麵,快速離開。
這邊有人踏足,找到藥材的概率不大,她原路返回,去溪邊中上遊的鬆樹林,原先曾在那兒找到過人參。
到達熟悉的溪流,她把割來的艾草藏到高高的草叢堆裡,轉身進入林子。
每走一段路就會看到林子地上有人踏足過的足印,隨著往林子深入,足印逐漸減少。
她邊走邊看,入目處一片綠意,看得眼睛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