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光憑著他們這一家子老的老少的少,恐怕剛一離開這驛站就會直接被那些殺手給追上。
“如此,那我就先在這裡謝過殿下了,墊箱房型這一路上我們一定不會給您添麻煩的。”
看到他們這一家人如此的拘束,寧炎卻安慰他們不必於太過拘謹。
畢竟他們之前也是官員的家眷,雖然說張連成現在已經退休了,但是他在朝中的影響力還是有有的。
在接下來的這三天之內,老詹以及他的家人就在寧炎以及寧炎護衛的護送之下繼續趕路。
在這三天之內又出現過兩波刺客這些刺客一旦出現就會被寧炎的那些護衛給打破,與此同時張連成也發現寧炎手底下的這些人實力非常的強。
他心中很是感慨寧炎又有賢良的名聲,而且他手下的人實力還這麼強,要是寧炎如今在京都的話,恐怕這天下就會變一個樣子的。
由於自己的探子打聽不到京都的消息,所以寧炎還特意和張連成詢問了很多有關於監督的事情。
張連成全都知無不言言無不儘而且在趕路的過程中,他們二人商談談起了國事以及朝廷上的各種事都是頭頭有道的。
寧炎一提起國家大事就侃侃而談,但是他的那些想法並不是不切實際的,反而是腳踏實地的想要為百姓們做些好事。
張連成想起了以前聽說過的有關於寧炎的那些事跡,他想出了很多幫百姓們提高產量或者是改造農具的想法,全部都被采納了。
朝堂上有些人覺得寧炎這些行為根本不像是一個皇氏子弟,反而倒像是一個農戶家裡的孩子。
因為他對於這些知識實在是太了解了。
還有些人則是覺得身為皇室子弟就應該展現自己的尊貴與顯赫整日裡去搗鼓那一些百姓用的農具,簡直是有失皇室的體統。
朝堂之上還有一些人認為寧炎是在逢場作戲,說不定那些辦法都是他手底下的謀士想出來的。
但是現在經過和寧炎的麵對麵暢談之後,張連成發現朝廷上的那些人對於寧炎的認識還不夠深,因為寧炎是一個非常有思想而且心懷天下的人。
這天他們竟然路過了一片蘆葦蕩,寧炎看到這風景之後,忍不住吟詩作對,當場作了一首詩。
張連成聽到之後,驚為天人兩人便開始對起了詩。
隨行的那些人,聽到他們吟詩作對,提著的心也稍微放鬆了一些。
在馬車裡的張婉茹聽到有人吟詩的聲音,忍不住掀開馬車的窗簾往外看了一眼。
隻見寧炎英姿勃發的騎在馬上,朕和自己的父親並排走著。
光是看這兩人的背景,根本看不出來一個是退休回鄉的官員一個是金尊玉貴的皇室子弟。
他們二人看起來反倒像是知交好友。
“這位太孫殿下性格溫和平易近人,怪不得有那麼多人都念他的好。”
張婉茹的母親透過窗戶也看了一眼,感慨了一句。
“是啊,我也聽說過這位殿下的名聲,如今一切知覺的那些人形容這位殿下形容的還不夠。”
“那是當然的了!你年紀小自然不知道先太子在世的時候,這位太孫殿下可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
“那時候京都裡的豪門貴族都以太孫殿下為榜樣,隻可惜後來先太子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