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但是在此時,德門禮鐘三連響,讓眾多教諭和教習都怔住了。r/
r/
一陣後。r/
r/
“可打聽到是哪座書院,哪個學子?”r/
r/
“這次走過德門的,還是葬山書院的學子。”有教諭沉吟一下說,讓眾多教諭教習愕然不已,“對了,這學子名叫封青岩,似未開文宮,倒是讓人意外啊。”r/
r/
“呃……”r/
r/
“這麼說,葬山書院有兩名一鼎君子?”r/
r/
不少教諭和教習都有些震驚,難以接受兩位一鼎君子皆是葬山書院的學子。r/
r/
這種情況,一般隻在三上書院和十大書院才會出現,其他書院難以一見。對於其他書院來說,有一名學子走過一座德門,已經是天大的運氣,哪敢奢求兩位?r/
r/
所以就連教諭教習都有些眼熱。r/
r/
“那二鼎君子和三鼎君子呢?”r/
r/
那老教諭又問,這應該不再是葬山書院的學子。r/
r/
“這位晉封為二鼎君子和三鼎君子,正是葬山書院的一鼎君子青岩。”那教諭笑了笑說,“吾聽聞,君子青岩出塵脫俗,頗有幾分龍章鳳姿,如此人物吾倒是很想一見。”r/
r/
……r/
r/
萬裡之遙的王城。r/
r/
那坐落於梅花山上的太卜蘭台,禮鐘的鐘聲再次響,響徹整座王城。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新晉一鼎君子。”r/
r/
君子碑前,唱禮官微微愣了一下,就立即高聲大唱起來,聲音傳出數裡之遠,“即錄入天下君子榜,以昭示天下。”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新晉一鼎君子!”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新晉一鼎君子!”r/
r/
在太卜蘭台前,無數守在此地的仆人,急匆匆把封青岩新晉為一鼎君子的消息傳回去。r/
r/
片刻後,禮鐘又連響兩聲,讓眾人皆有些怔住。r/
r/
在他們疑惑之際,就見君子碑再次迸發出白光,一個名字飛速上竄,越過七成的名字才停下。r/
r/
“有一鼎君子晉封二鼎君子了?”r/
r/
眾人猛然反應過來,皆好奇是哪位一鼎君子晉封了。r/
r/
“快上山看看。”r/
r/
而梅花山下的年輕學子焦急說,就往山上衝去。r/
r/
“不用往跑上山,山上有唱禮官唱名,聲音可傳遍王城。”年紀較大的學子說,但亦跟著往山上跑去,說:“慢慢上山就行了,名字自己又不會跑……”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晉封二鼎君子,即錄入天下君子榜,以昭示天下。”r/
r/
那學子的話剛落下,就聽到唱禮官的聲音就從山上傳來。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晉封二鼎君子!”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晉封二鼎君子!”r/
r/
亦有些詫異的唱禮官,一連唱了六遍方停下來,但聲音一直在王城上空回蕩,落入每個人的耳裡。r/
r/
王城大街上,不少人駐足看向梅花山。r/
r/
或於酒樓暢飲,或於家中讀書,或於郊外踏春的書生,再次聽到封青岩的名字後,都停下來看向梅花山的方向,亦在心裡記住這個名字。r/
r/
太卜蘭台前的仆人,卻有些傻眼了。r/
r/
剛剛才把封青岩新晉一鼎君子的消息傳回去,現在又要再傳一封?r/
r/
“幸好吾還未傳回。”r/
r/
有個年輕的仆從“哈哈”一笑道,就趕緊把消息傳回去。r/
r/
一個個消息在王城迅速傳出,傳向周天下的每一個諸侯國,再由諸侯國傳向每一個州郡……r/
r/
不久禮鐘三聲連響。r/
r/
“儒家弟子封青岩,晉封三鼎君子,即錄入天下君子榜,以昭示天下。”r/
r/
唱禮官再次高唱封青岩的名字,且一連高唱九遍,以昭示天下。若加上一鼎君子三遍,二鼎君子六遍,共就是十八遍,他名字已經塞滿了整座王城。r/
r/
之前笑其他仆從的年輕仆從,頓時有些傻眼了。r/
r/
若說顏山成為一鼎君子是名動天下,那麼封青岩成為三鼎君子則是名滿天下。r/
r/
三聲鐘聲過後。r/
r/
在儒教的八十一書院裡,沒有人不知道封青岩之名。r/
r/
在偌大的周天下,數十上百的諸侯國,沒有讀書人不知道君子青岩。r/
r/
凡是稱呼封青岩者,無一不尊稱一聲君子或君子青岩。r/
r/
一鼎天下知,二鼎天下動,三鼎則天下滿!r/
r/
此刻正是封青岩名滿天下時!r/
r/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