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上午學經史子集,下午習四六君藝。r/
r/
經史子集,不僅是學子的必修之學,亦是學子的聖道之基,不可不學;而四六君藝,則是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和琴、棋、書、畫四君藝等,學子可以修全藝,可以選修其中一二藝,亦可不修……r/
r/
但是,所有學子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六藝,特彆是禮。r/
r/
在上午書院的第一堂“禮課”過後,眾學子來到書院西側的禮院,準備學習六藝之禮藝。r/
r/
書院除了講經堂、史院等,還設有六藝院。r/
r/
禮院,位於書院大門西側,排在六藝院的首位……r/
r/
當學子走進禮院,可見一個由青石鋪砌的小廣場,四周或是花草樹木,或是荷塘小橋,或是樓台亭閣,散發著一股清幽之氣。r/
r/
這時,還未到上課時間,學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r/
r/
咚——r/
r/
一個幽遠的鐘聲傳來。r/
r/
學子不再交談,紛紛起身向禮堂走去。r/
r/
封青岩與周昌等學子,亦一起走進禮堂,跪坐在乾淨的草席上。r/
r/
片刻間,老教諭走進禮堂,學子紛紛起身行禮,老教諭回禮後就跪坐下來,示意學子安靜後,便道:“吾今日,便與諸位共學禮藝。”r/
r/
“禮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r/
r/
學子靜聽。r/
r/
“吾與諸位今日所學,乃五禮也。”r/
r/
老教諭微笑一說,“諸位學子,何知哪五禮?”r/
r/
“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老教諭的話剛落下,便有學子搶先回答,是看能不能拿個乙評。r/
r/
甲評,是不可能的。r/
r/
“不錯,正是這五禮。”r/
r/
老教諭點點頭,便道:“祭祀之事是為吉禮,喪葬之事是為凶禮,軍旅之事是為軍禮,賓客之事是為賓禮,冠婚之事是為嘉禮,乃是天下重大的禮儀和製度。”r/
r/
“哪諸位學子,可知吉禮該如何祭祀?”老教諭又問。r/
r/
這時,大部分學子都有些遲疑了,並不太了解吉禮的具體流程,又需要準備些什麼。r/
r/
因為太多太繁雜了。r/
r/
現在的年輕學子,哪有心思來學習這些?r/
r/
老教諭見眾學子沒有說話,便道:“吉禮,是五禮之冠,乃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諸學子可知該如何祭祀?”r/
r/
眾學子搖搖頭。r/
r/
雖然知道吉禮,但是並不知道如何祭祀。r/
r/
老教諭一笑,又問:“祭祀天神,該何禮?祭祀日月星辰,該何禮?祭祀司中、司命、雨師,又該何禮?”r/
r/
“學生不知,還請先生教導。”r/
r/
眾學子恭敬說。r/
r/
“善!”r/
r/
老教諭點點頭,說:“雖然祭祀天神、地祗,乃大宗伯之職,但諸位身為儒家門徒,亦需要知一二。說不定,在諸位學子中,他日乃掌大宗伯之職呢?”r/
r/
“在吉禮中,以祭天為至高祭祀。”r/
r/
老教諭一邊說,一邊看著諸學子,接著又問:“那麼諸位學子可知,祭天的第一步需要準備什麼?”r/
r/
學子相互看了看,便有學子道:“設祭壇。”r/
r/
老教諭滿意點點頭,又道:“那祭壇,是圓,還是方?”r/
r/
“天圓地方,祭天的祭壇,自然是圓。”有學子回答。r/
r/
“天圓地方,祭壇亦是天圓地方。”老教諭點點頭,看著學子又問,“倘若是社稷壇,又需如何置壇?”r/
r/
“倘若是社稷壇,需要布置五色土。”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