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轟隆隆——
一道道粗壯的氣運柱衝天而起,震得老者的胸中天地,都似有些不穩。但他卻是滿臉的激動,激動得連身子都有些控製不住,在微微顫抖……
眼眶裡漸漸湧現喜悅的淚水。
“雷音滾滾……”
“文氣貫空……”
“這是,聖人從東方出呐。”
他口裡輕喃著,若不是聖人出,豈會有如此驚人異象?
中年人與其他弟子等,皆是震驚無比,他們亦漸漸聽到了,猶如神雷般的驚天巨響,以及隱隱看到一道道粗壯的白色氣柱,以無可擋之勢衝破了雲霄,生生地撼動了天地。
他們的胸中天地在動蕩不停。
“這、這真是我儒家氣運柱?怎麼可能如此粗壯?這、這……”
“這到底是一道氣運柱,還是二十道?”
“二十合一?”
因為氣運柱都是在同一個地方衝起,遠遠看去就像一道,巨大得如同山嶽般。若不是有先後,以及一聲聲雷霆巨響,這根本就是一道氣運柱。
“在同一個地方,應該隻是一道……”
“隻是一道?天下間有如此粗壯的氣運柱嗎?即使我聖書院的氣運柱,亦不過是數尺,還不到一丈。”
“這起碼有數十上百丈吧?”
“不止。”
“上千丈?”
“有可能上萬丈?”
“雖然氣運柱遠在千裡之外,但它依舊大如山嶽,有上萬丈粗壯並不奇怪。”
“上萬丈?!!”
此刻眾人都震驚起來。
上萬丈的氣運柱?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存在,因為聖書院的氣運柱,不過是尺而已。
即使是聖書院最輝煌的時期,氣運柱亦不過是將近兩丈。
即是有數位半聖坐鎮的時。
這個世界的半聖,即為輪回世界的大儒。
轟隆隆——
又是一道氣運柱衝天而起。
“二十一道!”中年人道,就扭頭看向儒服老者,滿臉期望的樣子,“老師,是不是聖人出世了?”
“即使不是聖人出世,亦為聖人出世。”
儒服老者心中有大喜道。
在此刻,他已經漸漸冷靜下來,發現或許不是傳說中的聖人出世。
雖然有滾滾雷音,有破霄氣運柱,但是沒有聖光衝天,沒有文字共鳴,沒有文氣如雲,沒有祥雲橫空,沒有文字起舞,沒有瑞獸相伴,沒有天地生花,更沒有萬書朝拜。
而聖人出世,必定會伴隨這些聖象,特彆是天地生花、萬書朝拜。
但是現在沒有。
隻有雷音雷音滾滾,與氣破雲霄。
既然不是聖人出世,難道是半聖?但是,半聖出世並沒有如此驚人的聖象。
聖書院誕生過不少半聖,或許是聖光衝天,或許是文字共鳴,或許是文氣如雲……
而且聖象的聲勢,並沒有如此浩蕩。
不是聖人,又不是半聖,那會是什麼?這讓儒服老者想不明白,難道是介於聖人與半聖之間?
亞聖?
但亞聖,亦為聖人。
“怎麼會不是聖人?”此刻有弟子卻震驚道,“即使是我聖書院的半聖出世,亦沒有如此驚人威勢。”
在他眼裡,半聖即為聖人,他以為老師所說的聖人,是為半聖。
“不是聖人,那會是什麼?”
“這不可能是書院吧,書院的氣運,乃是一點點壯大,不可能像眼前這般,瞬間就衝破了雲霄。而且,即使是半聖出世,其氣運柱亦不過是數尺而已。”
“聖人集中有提過,氣運柱最大者,亦不過七尺而已。”
“的確是七尺。”
儒服老者的三十三名弟子,紛紛討論起來。
這三十三名弟子中,年齡最大者,已經五十五歲,便是一直守在身邊的中年人。他不僅年齡最大,亦為老者的大弟子,為大賢,且為聖書院頗為年輕的大賢。
在這個世界,能在六十歲前成為大賢,都可以說十分年輕。
年齡最小者,不過十五歲,但已為九品學士。
可謂前途無量。
其中女弟子有三人。
儒服老者一生所收弟子,共有四十八人。
其中一人為大賢,五人為大儒,十三人為準大儒,除了兩人還為士子外。
其他不是學士,便是大學士。
可謂一門多英才。
不過,現在跟來的隻有三十三人。
餘下的十五人,有人在中土為官,主政一郡之地,無法抽身離開;有人早已經嫁為人婦,相夫教子,自然不可能再出遊。
其他的不是病故,便是意外而亡,又或是戰死沙場。
這些皆為英才。
若是儒服老者的弟子,皆沒有死去。
或許不是隻有一名弟子為大賢,而是有可能有三名弟子為大賢,特彆是戰死沙場的那兩位。他們才二十多歲,就已經為準大儒,可謂前途無量。
可惜英年早逝。
“大師兄,若不是聖人出世,那些氣運柱是怎麼回事?”一名二十多歲的青年疑惑道,“這威勢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了,若不是親眼所見,誰會相信呢?”
“不知。”
那大齡中年人道。
他雖然一身深藍色的儒服,但骨架有些粗大,眼神炯炯有神,猶如一名征戰沙場的武將般。
不過,靜靜站在那裡,卻透著幾分儒雅。
他雖然為大賢,但剛入大賢不過兩年,境界都沒有穩固下來。其實,在儒服老者的眾多弟子裡,他的天賦並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中下水平。
隻不過十分勤勉。
可以說,是以勤補拙的典範。
他成為大儒,都讓人意外,而成為大賢,則震驚了整座聖書院。
在眾多人看來,他一生,最多為準大儒,可是誰知道,他不僅成為大儒,最後還在六十歲前,成為大賢。
一鳴驚人。
而天賦最好,並不是年齡最小的那一位……
當然,年齡最小的那一位,天賦十分卓越,可以說百年罕見。但是,在他們這些師兄弟看來,天賦最好的,乃是戰死沙場的那兩位。若是他們沒有戰死,現在必定為大賢……
其實,能成為儒服老者的弟子,天賦都不會太差。
大弟子應該是一個例外。
畢竟。
大弟子跟隨老者最久,已經有四十餘年了。在儒服老者,還沒有成為大儒時,他便已經跟隨著儒服老者……
所以說。
他相當於這些師兄弟的半個老師。
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由他來教導與指點……
“現在無法說,古籍上並沒有記載。”大弟子中年人沉吟一下說,“雖然說,不一定是聖人出世,但於我儒家來說,必定是天大的好事,或許是我儒家寶物出世,亦說不定。”
“寶物出世?”
眾人愣了一下,立即眼前一亮。
而且,這個說法,似乎挺靠譜的,可以解釋為何沒有天地生花,沒有萬書朝拜了。
“那個方向,咦,不正好是檀香書院的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