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未都那寬敞而又溫馨的家中,這裡已然成為了王朔、劉震雲等一群人時常歡聚的場所。
儘管王誌遠特意為他們留下了一棟精致的二層小樓,但每到周末休息時光,他們卻更偏愛聚集在馬未都的家中。
“哈哈,咱們這影視公司的第一炮,馬上就要打響啦!等拍攝結束,咱們可得在東來順痛痛快快地喝上一頓!”王朔滿臉笑容,興奮地說道。
“那是當然,這可多虧了曉龍啊!他執導的《渴望》簡直太棒了,不僅在國內電視台大獲成功,得到了廣泛認可,甚至還跑到美國去發行咱們中國的電視劇呢,可真是給咱們長臉啊!”馬未都在一旁隨聲附和,臉上同樣洋溢著得意之情。
鄭曉龍與他們相識多年,可謂是老友中的老友。
他在京圈裡地位顯赫,更是最早涉足影視製作領域的先驅之一。
早在1982年,鄭曉龍大學畢業後便毅然投身於電視製片廠,開始了他在影視行業的漫漫征程。
時光荏苒,到了1990年,他終於在由張凱麗、李雪健、黃梅瑩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共同主演的情感劇《渴望》中擔任製片人,這部劇一經播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渴望》這部電視劇的熱播,讓鄭曉龍聲名大噪,成為了京圈裡赫赫有名的導演。
今年鄭曉龍決定赴美創業,創辦了華藝影視錄像節目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北美地區發行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生產製作的電視劇,同時還獨家代理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在北美地區的錄像節目發行業務。
王朔他們創作了《編輯部的故事》,就拿給鄭曉龍,鄭曉龍看過之後認為它非常有潛力。
於是,他將這個劇本推薦給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經過一番討論和評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對這個劇本也給予了高度的認可,並決定將其拍攝成電視劇。
就這樣,《編輯部的故事》的拍攝計劃正式敲定,而鄭曉龍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部劇的導演。
王朔他們一邊喝著茶,一邊談笑風生。
他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圍繞著即將開拍的《編輯部的故事》展開,大家對這部劇充滿了期待。
談笑間,不知不覺中,他們的茶杯已經見了底。
就在這時,一旁站著的一個年輕男子眼疾手快,趕忙上前為他們續上了水。
王朔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小剛啊,你彆老是站在那裡,過來坐吧。”
他的目光落在那個年輕一些的男子身上,這個男子便是馮小剛。
馮小剛略微有些拘謹地笑了笑,然後緩緩地走到王朔身旁的座位上坐下。
他與王朔的相識,其實是通過鄭曉龍的介紹。
隨著時間的推移,馮小剛逐漸融入了這個京圈,而編輯部的故事,他也有幸參與其中。
就在幾個人閒聊之際,突然一陣清脆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屋內的寧靜。
馬未都見狀,站起身來,快步走到電話旁,順手接起了電話。
馬未都剛剛將聽筒貼近耳朵,臉上的笑容便愈發燦爛起來。
他似乎與電話那頭的人相談甚歡,不時發出幾聲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