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遠看到東方日報的這個統計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好奇。
他仔細端詳著這份排名,目光在每一個名字上停留片刻。
然而,當他看到排名第三到第七的人物時,他的興趣漸漸淡去。
這些人的身家都被估計為一百億,分彆是李兆基、鄭裕彤、霍老爺子、邵六叔和陳廷驛。儘
陳廷驛的名字雖然沒有出現在十大財閥之中,但王誌遠對他的南豐集團還是有所耳聞。
他知道南豐集團在香江的紡織行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曆史,隻是如今紡織業的前途並不明朗。
而且,南豐集團已於去年退市,完成了私有化,這意味著它已經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在陳廷驛之後,王誌遠看到了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的恒隆陳啟宗,他的身家被估計為80億。
接著是資產縮水而退出十大財閥的林伯林百欣,其身家為70億。
再往後是合和實業的胡應湘,身家逾70億。
最後,王誌遠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嶽父何鴻燊的名字上,他的身家被估計為60億,位列後補。
看完之後,王誌遠不禁深深地歎息了一聲。
他感慨地想道,香江的製造業正在逐漸萎縮,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產行業卻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曾經那些在製造業領域聲名顯赫的大亨們,如陳廷驛和林百欣,他們在經曆了短暫的輝煌之後,如今也都不得不將舞台讓給了地產商們。
這讓人不禁感歎世事無常,商業世界的變化是如此之快。
不過,王誌遠還是感到有些慶幸,因為他自己還在堅持著發展香江的製造業。
儘管麵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堅信製造業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王誌遠也清楚地知道,這是大勢所趨。
隨著地產行業的興盛,所有的熱錢都像潮水一般湧入到了地產領域。
相比之下,製造業的利潤遠遠不如地產,投資者們自然更傾向於選擇回報率更高的地產項目。
特彆是紡織行業,本身利潤就非常微薄。
再加上香江經濟的飛速增長,人工和用地成本一直在不斷攀升,這使得紡織企業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就連南豐和麗新這樣大型的紡織、製衣集團,都已經開始向外轉移製造工廠,以降低成本。
王誌遠心裡明白,自己的電器和遊戲機廠也難以獨善其身。
過幾年,恐怕也不得不將一部分製造基地轉移到大陸去,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低的成本優勢。
香江的工業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其特點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
這意味著原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銷售市場都主要集中在海外地區。
這種模式使得香江的工業高度依賴外部市場,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