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香江市場便如同一池被攪動的春水,波瀾壯闊,風起雲湧。
中資企業們紛紛摩拳擦掌,開始在這片商業海洋中縱橫捭闔,各顯神通。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角逐中,率先出手的是中國光大集團。
1993年3月25日,光大集團以雷霆之勢,全麵收購了寧發國際的母公司guidford。
這一收購行動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香江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收購完成後,雙方合資成立了新公司,並將其更名為光大國際。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也不甘示弱,開始積極接觸paragon公司,意圖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而中信集團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動。
首先,榮智健的父親辭去了北京中信董事長的職位,由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魏一鳴接任。
這一人事變動無疑給中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緊接著,王軍頂替了魏一鳴原來的職位,成為了北京中信的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還兼任著香江中信、深圳中信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
魏一鳴已經超過了退休年齡,而王軍憑借其現有的職位和豐富的經驗,極有可能成為中信集團的第一號人物,引領中信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繼續前行。
中信旗下的保利科技公司也在這場風起雲湧的市場變革中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他們先是成功收購了新海康公司,緊接著又通過新海康公司進一步收購了新貽投資,進一步擴大了自己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業務範圍。
榮智健也在新的一年初發來了中信泰富的成績單,據《資本家》雜誌載,中泰為中資上市公司第一家,在東亞上市公司百強中徘34位。
在1993年初,信報公布了最新一期的香江十大財閥榜單。
毫無懸念,王誌遠以1400億的巨額財富穩坐榜首,他的名下擁有眾多知名企業,如置地、會德豐、香江電燈、美麗華大酒店等。
排名第二的是李嘉誠,其財富達到了1000億,與王誌遠的差距並不算大。
他旗下的和記黃埔市值高達800億,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第三位則是尚未離開香江的西門凱瑟克。
第四位是老牌四大洋行的太古洋行家族施懷雅家族。
中華電力的市值飆升,使得嘉道理家族成功躋身第五位。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市場傳言老嘉道理的身體狀況並不樂觀,這或許會對家族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繼承了包船王遺產的吳光正家族,以其雄厚的實力雄踞第六。
九龍倉市值600億,成為了吳光正家族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到第十是清一色的華資地產家族。
第七名,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家族,第八的是恒基兆業的李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