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他一個疏忽,被富家子弟失手攻擊到了致命部位,就這麼死了。
視如己出的外甥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失去了生命,舅舅和舅母自然是不肯善罷甘休的。
原主的靈魂看著舅母和舅舅一家極力想要為自己討回公道,但在對方家族金錢和地位壓製之下,最終隻能是不了了之。
當原主又看到那個富家子雖然因為殺了人驚慌了一陣,但最後卻什麼事都沒有,依然大搖大擺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他感覺自己被騙了,他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當他被快穿局捕捉到的時候,聽說可以彌補自己的遺憾,完成自己的願望,毫不猶豫就做了交易。
接收完劇情的易柯庶說道:“所以原主的願望是什麼?報複那個殺了他的富家子?”
【不。原主希望遠離異管局的人,不再聽異管局的洗腦言論,查到殺害他父母的凶手,為父母報仇】
333很是有些複雜的說道:【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後,他一心隻想找到殺害父母的凶手,甚至不怎麼恨那個殺了他的富家子】
易柯庶聽完後,難得的有些沉默,良久後才說:“原主是對的,他生前雖然糊塗,但是死後清醒過來了。”
原主就是一次又一次去異管局追問殺害他父母的凶手,才會被一次又一次的pua。
異管局那個人錯了嗎?
他確實完成了自己的職責。
但他也把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變得自卑又怯懦。
哪個小男孩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打過架呢?
但是家長們卻會念叨:在學校老老實實的,不要打架,把人打壞了要賠錢的。家裡窮,到時候沒錢賠,警察叔叔就把你抓進監獄裡麵。到時候你沒學上還坐監獄,出來了連要飯都沒人給你飯吃。
當小孩子心中有了這麼一個觀點後,就會在衝突中變得軟弱;在善惡觀還沒有成型的小孩群體中,軟弱的人就會更受欺負。
在外受欺負,回家就會被家長認為又在外麵打架鬥毆,再次重複念叨,至此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自卑怯懦,要麼長成討好型人格。
雖然沒有從小孩子起做過人,但是易柯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雖然那個富家子殺死了原主身體,但是從精神上殺死他的,是那個異管局的領導。
他不在乎哪個小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他隻會覺得自己又讓一個危險的異能者穩定了下來,為這個和諧的堅城社會添了磚加了瓦。
原主的願望裡沒提到他,儘管易柯庶對他沒什麼好感,但也不會去刻意針對他。
如果他再來招惹易柯庶那就另當彆論了。
易柯庶起身:“好了333,關於任務該了解的都了解了,我們走吧。”
“既然原主不想再被pua到改變性格,那我們就先張揚起來吧。”
“還好,我很擅長張揚!”
ap.